社会治理网格化南海探路基层善治新模式

20.04.2016  20:26

  在佛山市南海区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城市社会治理进行网格化实时监控。丁铨 摄

  在佛山市南海区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6楼的大屏幕上,南海1074平方公里辖区面积被划分成1022个网格,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撑,6885个网格员报送的数据在这里得到了实时呈现。

  通过社会治理网格化与驻点联系群众制度、大数据统筹创新融合,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佛山市南海区构建起“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级联动、五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4月19日,南海区召开社会治理网格化阶段工作总结会,宣告经过两年探索,南海基层治理模式已经成型,正式全面铺开。南海区区长郑灿儒表示,南海将在此基础上对基层治理的运行模式进行重构,并打通节点,在绩效考核等重点难点上取得突破,在年底前完成扩面提质,“一张大网织到底”。

  “南海模式” 与大数据统筹创新融合是亮点

  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对“南海模式”进行了总结:将社会治理网格化与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相结合,南海区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以大数据支撑技术创新,通过构建区、镇(街道)、社区三级治理平台,现已形成集行政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行政监督、政府决策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

  这套模式的探索历时两年。2014年2月,南海区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方式,在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处、大沥镇和里水镇率先开展“社区治理网格化”综合试点工作,首批9个部门的88项任务清单被纳入网格管理。今年1月,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南海区总结提炼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化全覆盖,“南海模式”逐渐成型。

  “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思维贯穿了整个工作的始终。2014年7月,南海区在全省率先试点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通过社会治理网格化与驻点联系群众制度的创新融合,南海构建“直联+网格化”互融共进工作机制,实现了工作平台、团队服务、工作内容、民情数据“四融合”。

  与大数据统筹创新融合也是“南海模式”的突出亮点之一。南海成立有全国首个数据统筹局,凭借其政务信息化建设优势,一系列的“互联网+政务”、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应用被建立,助推了社会治理模式的路径突破和机制创新。如:通过建立分析决策库、人口库、法人库等七大基础数据库,公安、民政等部门的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得到共享,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全部被纳入数据库管理。同时,以七大数据库为基础,依托电子政府云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在全区统一研发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实时联动的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和灵活实用的手机终端APP。

  冼富兰说,正是上述这个服务体系演变、延伸,南海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治理体系。该体系以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为指挥中枢,“指导在区、主抓在镇、主体在社区”,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同时,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定点”的科学“四定”,理顺运作程序。

  2015年12月,南海区成立全市首个政务管理办公室,以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线通办、一端通办、一格通办),进一步助力当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阶段成果 4月中旬完成“四个一”打造

  “我们把这个现阶段成果定义为南海社会治理网格化的‘初级版’,在年底前完成‘中级版’,力争在明年打造出‘高级版’”。冼富兰说,“中级版”要突破体制机制制约,并提高整个平台的运行效能,而“高级版”则将该平台推向社会,集全社会力量实现基层治理的共建共享。

  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中旬,南海区已完成了“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套办法、一个模式”“四个一”的打造,并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例如:推动了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转变。在治理理念上,探索了从管治到善治的转变;在治理机制上,探索了从分线治理到综合治理的转变;在治理模式上,实现了从粗放型治理到精细化治理的转变;在治理手段上,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力治理到信息化治理的转变。

  社会治理资源整合统筹得到有效促进。全区被划分成1022个网格,实现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辖区全覆盖。各职能部门下沉到社区的专职队伍和社区工作人员被整合,形成了一支由6885人组成的网格员队伍,部门间行政资源壁垒被打破,实现了“大综治”“大安全”“大市政”“大城管”等基层治理资源的有机统筹。

  在此过程中,南海区初步实现了公共服务的“四化”。这“四化”是监管权责清单化、网格管理信息化、网格管理动态化和管理服务精细化。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通过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收集对象数已达到50.9万条,发现问题5.38万条,办结率达到90%。冼富兰说,南海区在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中有更为深远的考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南海区的人口规模增长加快,有部分社区的服务人口已超过10万。南海区已计划对现有249个社区(村)进行理顺,“因此,单是其中的‘定格’工作,便对南海区未来的基层治理影响深远。

  下一阶段 重构模式 “一张大网织到底

  “南海区有决心‘一张大网织到底’。下一阶段,南海区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运行机制上来,重构基层治理的运作模式,并积极在打通绩效考核等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突破。”郑灿儒举例道,为力促这项工作取得突破,南海区今年专门将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从绩效考核内容中进行了单列。

  郑灿儒表示,南海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这一阶段,南海全面铺开了社会治理网格化,加快了网格化队伍建设,整合人员、加强培训。进入第二阶段,南海将对此前成果进一步深化,对基层治理运作模式进行重构。

  据悉,按照“扩面提质促实效”工作方向,南海已就第二阶段工作详细制定了推进方案。除重构运作模式外,还包括全面梳理事项、完善系统功能、广发动全覆盖等内容。

  就重构运作模式而言,南海将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区、镇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应急)中心对社区、网格的指挥调度和指挥监督,以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保证网格化管理有效执行,确保网格化工作取得实效。

  此外,南海将全面梳理社会治理事项,加快推进社区所有社会治理事项入格,实现全覆盖“一张网”,制定绩效考核新模式,提升网格化工作质量和效率。冼富兰说,南海计划分两步走,“首先是理顺区属、镇街相关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尝试推动双方在‘以平台信息和巡查痕迹作为考核依据’问题上达成共识”。

  在完善系统功能上,南海将加快完善平台功能,有效整合网格化平台与其他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基础信息数据库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分建共享;加快推进手机APP一体化,实现移动终端的统一。据称,南海将加大向市民推广使用这个APP的力度,发动全社会参与治理。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撰文:何帆燕 张沂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