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保中心构建智慧社保体系筑牢标准化之基
广州市社保中心构建智慧社保体系筑牢标准化之基
广州市社保中心把标准化建设贯穿“智慧社保”建设的全过程,从系统开发、市级统筹、市级集中核发待遇,到全城通办、全程监督等项目建设,均从提升社保标准化着眼,努力实现网上网下无差别办理社保业务,切实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首家社保经办领域的“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机构”。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业务规程和数据管理,夯实标准化基础。 一是 编写“三个一”社保实务手册(即一套政策法规、一套管理制度、一套业务标准)。用标准化思维,整理广州社保30年来的资料,汇总现行有效的政策法规228份,编撰两本政策法规,社保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制定、创新管理制度47个,汇集成册,社保管理确保“有章可循”;汇编163项经办业务标准,形成工作标准化体系,社保经办只能“按章办事”。“三个一”的基础工作,建成广州社保经办服务的正面清单,并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规范各类业务术语,建成广州“智慧社保”系统。 二是 建成“同人同城同库”共享数据库。统一全市社保及人事人才基础数据信息,确保人社部门信息的整合和统一入口,实现对参保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形成数据信息的规范统一标准,促进信息在制度间、地区间、业务间的有效衔接,适应社保全覆盖与流动性需求。 三是 优化业务流程。以“减环节提效率,推标准强规范,优服务助发展”为原则,对社保各险种业务进行优化和整合,分七批次完成50项业务流程优化工作,合并14项业务,调整7项业务风险复核等级,形成规范统一的业务经办规程,满足标准化流程经办服务要求,为全市服务下沉和信息系统改造建设提供规范标准和有力支撑。
二、建设“e社保”服务体系,网上服务更便捷。 一是 以标准化为支撑,推动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单位版客户端、手机用户端等“e社保”,分类提供差异化精准服务,打破社保服务时空限制,让参保单位和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创新实行用人单位社保电子登记证,主动将企业社保登记纳入商事登记平台,目前南沙区已实现“一窗”集成注册登记。 二是 创新建立广州智慧社保“1+N”财务管控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六级审核和电子化管账发放功能。2015年度支付超1909万笔社保待遇,资金量超434亿元,另代发企业军转干、计生、职教幼教等六项财政性津补贴196万笔、4.6亿元。该系统获得国家版权登记,专利权申请已通过初审,获评2015年度广州市青工“五小”优秀项目。 三是 实现档案数字化,建成全市统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做到全程数据不落地,全程互享;形成了标准化作业模式,创新使用“CSI”水印格式和条形码智能归档管理;建设两个满足档案保管“九防”要求的专业社保业务档案库房,市中心和各区经办机构均通过综合档案管理等级评审。
三、推行综合柜员制,网下服务更优质 。一是 构建“一个平台、两级管理、三级经办、多点服务”的工作体系,按照社保市级统筹的规范和要求,全市统一政策、统一系统、统一规程、统一标准、统一支付、统一监管,全市社保业务在“智慧社保”平台经办,市级经办机构监管全市社保运行、区级经办机构监管基层服务平台工作,市级、区级、街镇均可经办社保业务,大量个人社保业务实现全城通办,同时延伸村居、银行、大企业等服务网点。 二是 着力推动社保服务VI建设。按照广州社保特点,制定《广州市社会保险视觉识别应用手册》,设计了视觉识别应用项目61项,分为综合服务大厅、办公用品、档案库房三部分,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建设,逐步打造规范统一的广州社保形象,部分区经办机构加大投入提升服务环境,在全市服务大厅配备100台自助打印机,方便群众自助查询打印。 三是 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将社保服务下沉街(镇)、村(居),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构建“区—街(镇)—村(居)”三级联动、互用共享的管理服务网络,目前全市170个街镇已全面承接咨询查询等服务,其中南沙区各街镇已承接约80%社保业务经办工作,88%的村(居)承接了部分查询打印及简单操作类社保经办业务,实现“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