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导赏:在广州街巷行街讲古
邝家健在沙面进行导赏。
大洋网讯 “广州有喧嚣的商业文化,有‘万物皆可盘’的饮食轶事,这是容易触碰的一面,但它的另一面——千年的街道和古城墙的历史、邻居老奶奶才知道的街道掌故,就需要走进广州的社区细细体味。”自称“行街讲古佬”的广州仔邝家健说,他多年来和同伴们一起进行“社区导赏”的探索,以社区变迁为主题,行走在街头巷尾,分享文化和建筑的知识,探寻散落在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记忆。
“如果提起现在广州的第一高楼,相信不少人都会脱口而出‘广州塔’。但在20世纪30~60年代,爱群大厦曾经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经历了整整30年。”邝家健还拿着平板电脑,大家一边对照建筑的老照片,一边探讨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
导赏九年爱讲“老广州故事”
不少年轻的广州人,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却一直找不到切入口。邝家健介绍说,“导赏”起源于欧美,导赏员不等于导游,他们设计的每一条线路都想呈现一个主题,并能够体现本土特色,和广州老街坊们互动。
邝家健是“85后”,他带领的“BOOK导赏小组”近日正在筹划着组建属于自己的公司。回首走过来的九年,邝家健说,2010年6月,“广州街坊情”Q群小组成立,关注本土文化。“当时我们一班年轻人在QQ群上聊天,聊到广州很多地方都在改建,老人家就会说拆了的这个地方有很多历史,但有什么历史呢?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大家就去找资料、去询问。”
“一开始是大家一起玩、一起讲解的,谁想到要分享,就接着他人的说话分享。后来,我们发展得日益成熟,就开始在一些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带领参与者行走广州的大街小巷,让人更快地体验或进入一个社区的文化中。”邝家健说。
2015年,邝家健开始尝试做导赏员的培训工作,也接触了不少社区街道,他和伙伴们深入地找资料、翻老地图、跟街坊聊天了解历史,给参加者讲述“老广州故事”……希望能让本土文化“活起来”。
未来希望营造“导览生态圈”
“导赏”究竟是怎么个“赏”法?以“西关的历史建筑保护”线路为例,邝家健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街串巷做功课,集纳了锦纶会馆、华林禅寺、耀华大街、十六甫东街、多宝路、多宝坊、恩宁路等,向参与者介绍西关大屋瓦当、屋檐砌法、趟栊门。在最近的“梦回长堤”活动中,邝家健带领参与者沿着西堤、长堤,探访了粤海关大楼、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
谈到未来,邝家健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需要对史料进行深挖。别人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捷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采访和跟别人聊天,你不会将自己形成的独特见解去提升。而且我还要再去研究一下语言和社区的关系,令我个人特色更鲜明一点。”
而对于“社区导览”,邝家健希望能够不断吸纳对广州本土文化有兴趣的人加入,并且营造“导览生态圈”,让专业化的导赏与社区建立联系,带领更多的公众参与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广州是一个千年文化名城,我们的力量很薄弱,在社区的支持下‘共建、共治、共享’,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