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为加强社会治理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广东省现有村委会19597个、社区居委会6531个。近些年来,围绕增强社区服务和自治功能,广东从社区服务实施抓起,稳步推进社区“六个一”工程,健全公共服务站、家庭服务中心两个综合服务平台,并探索社区信息化工作,夯实社区基础。
一、统筹谋划建设“六个一”工程
省层面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广东省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六个一”工程建设,即有条件的社区要建有公共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健康计生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小广场或公园,健全社区服务设施网络。2014年,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了省政府重点工作、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督办的省政协重点系列提案办理工作中,加大了督查督办力度。为进一步规范新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省民政厅联合省住建厅报请省政府印发《关于新建住宅物业配建社区公共服务用房的意见》,要求新建住宅物业项目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各地市也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建设,如广州修订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每1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面积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提高到了11平方米;惠州市编印了《城乡社区“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图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图录》等,统一了建设标准,2012-2014年共投入1.5亿元开展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六个一”工程建设;江门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工作倒逼机制。
二、公共服务站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广东着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站这个综合平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村(居)委会服务居民群众的“一站式”平台。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在社区调研时,充分肯定了社区公共服务站,指出“通过这个平台,把上级政府的一些管理职能向社区延伸,为群众办理社保、医保等事务,方便了群众,也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了载体”。省民政厅2010-2014年持续开展了“强村促稳定、强居促和谐”计划,由各级福彩金、地方财政资金共同推动村(居)委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服务站建设,其中省级共下拨福彩公益金8600万元支持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2015年起,省民政厅将启动社区“基石计划”,每年安排21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城乡公共服务站示范工程建设,树立示范典型标杆,带动全省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提升综合服务、便民服务水平。全省已建有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9835个,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覆盖率分别为70%、27%,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已基本全覆盖。
三、家庭服务中心建设
家庭服务中心是广东打造的又一项综合服务设施。贯彻落实国家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发展壮大社会工作队伍的精神,学习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地先进经验,率先推进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家庭服务中心以街道、社区为平台,整合利用社区现有服务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根据社区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服务项目,为家庭、老年人、青少年、外来务工人群等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2013-2017年,省民政厅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助开展家庭服务中心建设,每个家庭服务中心资助30万元。广州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安排200万元,2014年共投入了33700万元。全省现已建有983个家庭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其中广州、佛山、中山、江门已实现街镇家庭服务中心全覆盖。
四、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按照民政部等部委《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70号)要求,广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在省层面确定了广州市越秀区和南沙区、深圳市罗湖区和坪山新区、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和顺德区、云浮市新兴县等8个区(县)作为试点单位,探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站信息化建设水平。目前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总体方案》;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一库(公共信息资源库)、一队伍(网格信息采集员队伍)、两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区家园网)、两系统(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决策分析支持系统)”为总体架构的“织网工程”;佛山市以禅城区为第一突破口,大力推进街道和社区一门式公共服务;云浮市新兴县实施了网上办事大厅镇村延伸工程。
佛山市禅城区的“一门式”改革,坚持“把简单带给群众、把复杂留给政府”的服务理念,整合并打通了各部门的独立审批系 统,推动“两个集中”:不同职能的办事大厅由多个向一个集中、不同业务办事窗口由多个向一个集中,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办、马上办、限时办、网上办、全区通办、天天办”。 试点一年来,镇街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效能得到明显提升,可办事项从原来的60多项增至282项,第一批即办事项由31项增加到78项,减少提交申请材料的事项达97项,群众办事等候时间由过去的10-15分钟缩短到5-10分钟。原来分散在十几个部门的社会救助,现在只需到一个窗口申请即可,真正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