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管理今年推及台开鹤恩

10.01.2015  04:56

三区试点:信息共享难,需全市“一盘棋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甘雁娜 通讯员 王飞龙

      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社区各种服务在未来将成为可能。自去年开始,根据江门“大民政”工作部署,蓬江、江海、新会三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将逐渐转变以往社区“等人登门”的模式,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划分网格单元,配备网格员,主动为居民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

      据悉,目前三区已经完成基础数据收录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江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试点工作将推广到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市,三区也将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那么,三区先行先探能给后来者带来哪些启示?对于更好地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他们又有哪些思考?

      走访

      实现快捷服务有了“大数据”载体

      “每栋楼的住户以及住户的个人信息、需要的服务种类等都一目了然。”1月7日,记者走进江海区滘北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演示了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操作。该平台包括辖区档案、服务受理、协同办公、网格治理、党建工作、统计报表、系统管理七个方面。记者发现,该平台是一个囊括了一般的居民信息以及房屋、道路、公共设施等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并融合江门市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城市信息“一按全知、一图搞掂”,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体系。

      据介绍,江海区滘北街道作为全市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试点,自去年年初正式制定社区网格化计划,将滘北街道下辖的2个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滘北街道社区网格化指挥中心,与五邑大学合作建立江海区网格化管理平台,以打造街道协调、社区服务和网格员巡查三级平台,实施三级管理。

      “辖区档案精准录入每户每人的信息,提前录入居民完整的人户信息,如身份证、户口簿信息等,居民在申请办理相关业务时无需提交纸质证件,免除每次带证上门办理的麻烦,快捷方便。”网格化管理平台研发单位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王栋博士介绍,而社区无法直接办理的业务,还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预约办理、代办、给予指引等服务。

      那么网格治理是如何实现的呢?除了完备的数据平台支撑,网格员巡查、发现、处理、反馈问题则将网格与数据平台动态联系起来。王栋博士介绍,网格员配备一台连接社区网格化指挥中心终端的平板电脑,在巡查过程中,使用平板电脑可直接帮助市民办理一些基本业务,进行数据更新,遇到突发时间,现场处理,并用平板电脑记录备案,即时反馈到网格化指挥中心,对于现场无法直接处理的,则上报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协调处理。如路面塌陷、自来水管爆裂、道路积水等都可以反馈给社区网格员,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底层。

      延伸

      先试点后铺开,稳步推进

      2014年可谓江门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的“开局年”,它以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把社区居民划入各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为网格内的居民提供各种便捷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将转变原来“等人登门”的服务模式,通过网格员巡查、走访等制度,在网格区域内走访群众,征求民意,收集线索,甚至解决问题,主动将服务送上门,从而实现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社区服务。

      目前除江海区作为全市的试点之外,蓬江区、新会区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开展试点工作。蓬江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可追溯到2013年的育德社区5A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去年该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环市街17个社区推广,依据片区人口和管辖面积,平均每300-500户为一个网格,共划分222个单元网格,在整个辖区内构件“街网格调度中心-社区网格工作室-网格员-楼组长”的四级网络组织体系。

      新会区则在完善北门社区建设做法的基础上,把试点扩展到会城街道16个社区。会城街道按照一个网格500户的标准,共划分网格202个,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经试运行后已正常投入运作。并制定了《会城街道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制度》,统一为网格员配备了工作手机、工作服及工作证,共安装“社区网格员信息公示栏” 3756个。

      经过去年的实践,负责该项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网格化管理工作不能求急进,必须稳打稳扎。马立胜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业务要从零开始学习,进行人员培训,如何完善系统、更新数据、保障数据安全等都要考虑,必须得有过渡的时间。市民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市民不愿意提供相对隐私的信息,怕信息泄露”,王栋也道出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无奈,“信息越全面越有利于方便快捷地办理业务,如对怀孕、产期等信息的详细登记,在申请单独二孩时便可免除准备各项材料,跑多个部门,直接申请办理。

      难点

      信息共享难,统筹协调力度待加强

      在三区实际的推广过程中,试点单位发现信息资源共享是目前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关键难点。在他们的设计中,大数据平台不只纳入民政信息,而是一个整合消防、公安、社保等多个部门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各个部门都可从中“取水”,为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然而,信息资源共享遭遇瓶颈。马立胜分析,在进行基础数据收集、整合的过程中发现,不同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管理层级差别很大,有的是全国统一管理的,有的是由省来管理的,有的由地级市管理。另外,各个部门的系统建设标准也不一样,要统一到一个数据库不容易,甚至要重新录入,最难的是作为区一级部门,上一级的信息系统没有使用权限,而一些部门对共享数据积极性不够。

      “社区网格化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系统性的工程,推进的工作光靠民政很难做好,希望能够在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由市一级统筹推广”,蓬江区委办、区府办副主任李立生建议,“网格化管理工作应走一条综合性道路,现在多个部门各自进行网格化建设,却是各自为政,缺少资源整合、共享”。他认为,“前期基础性工作一定要周全考虑,做到全市一盘棋。

      新会区民政局则建议,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难处不在于基础性资料的收集,而是各个部门的互相配合,这需要全社会的资源整合。社区没有执法权,在处理问题上只能客气地劝服,执行力受限。该区尝试与政府热线合作,通过政府热线的权威性,提供相关部门转办执行力,“因此网格化最重要的是强有力的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