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训为社工探索新领域开路 顺德将开展禁毒社会工作

11.03.2016  17:56

开栏语:

      一年一度的国际社工日即将到来,近年来,社会工作已越来越走近我们的身边,活跃在大大小小的社区。为顺应社会服务需求,推动社工专业化水平,顺德社工机构也开始在学校社工、医务社工、社区矫正、危机介入等新领域进行探索。本栏目将带大家认识社会工作,特别是这些新的社工领域,共同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昨日,为期三天的顺德区禁毒社会工作培训班在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举行,邀请资深禁毒社会工作者袁献远主讲,培训围绕全省禁毒社会工作形势、政策,认识禁毒介入模式,以服务经验、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禁毒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理论、实务技巧,还将到深圳实地考察了解优秀服务经验。

社区戒毒康复亟待加强

      袁献远在课上提到,根据国家相关报告统计,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234.5万人,吸毒人员的总量保持平稳,其中男性吸毒人员占84.5%,广东的吸毒人员有56万人,是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随着国家对毒品违法犯罪的严厉打击,每年查获的吸毒人员数量明显上升。此外,吸毒人员的低龄化特征突出,青少年(35岁以下)占总数的六成以上,吸毒人员中以无业人士居多,但近年来开始向各种工薪阶层蔓延,而青少年占了其中较多数。

      “不少犯罪案件都与吸毒人员有关,譬如毒驾,又或者吸毒人员通过盗抢、贩毒、性交易等违法形式获取毒资。”袁献远称,开展社区戒毒一方面可以缓解戒毒所人满为患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一些轻微的吸毒人员能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开展戒毒。

      记者从顺德区公安局禁毒大队处获悉,顺德的吸毒人员数据变化、特征表现与全国的情况大致相同,但是因吸毒产生的恶性案件比较少,大多都是小偷小摸。近年来在本地没有发现制毒情况,本地出现的毒品都是从外过境形式流入,其中被缴获最多的是冰毒和K粉。目前,顺德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比较薄弱,对于一些经过强戒回归社会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引导。

提前培训推进禁毒社会工作

      顺德区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吴力介绍,之所以将禁毒社工培训作为社工委举行社会工作系列培训的第一期内容,主要有三方面的需要:推动顺德社工工作专业化、满足服务需求不断拓展、系统的推进社会服务购买。

      吴力称,顺德推进社改工作多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各界的支持下,本地的社工机构从零开始发展至目前已有20多家,在数量上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总体上在质量上还需提升,“今后社工以及社工机构的运作水平质量将是我们社会工作提升的重点。

      长期以来,顺德的社工机构在家庭、妇女、儿童、青少年、养老等传统社会工作项目中都做得比较出色,但为了顺应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展,近几年来,顺德在学校社工,医务社工,社区矫正乃至信访社工等新领域也进行了探索。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禁毒形势严峻,登记在册的顺德户籍吸毒人员达4000人,当中有部分人员已脱毒回归社会。按照国家每30名吸毒人员配备一名社工的标准,意味着2016年-2020年,顺德在这个领域需要配备100名以上的社工岗位,未来,这将是全区乃至全省在购买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禁毒社会工作,要在政府的禁毒部门主导下,对吸毒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服务和行为矫治,开展禁毒宣传。禁毒社工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禁毒社工不仅担负禁毒政策和毒品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且要负责一定量的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帮助吸毒人员脱离毒瘾,过正常人的生活。

      “目前,社会工作必须要解决的是现实问题,专业类的社会工作难度比较大,目前顺德的社工储备,现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时间,还是未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培训。”据了解,今年的镇街创新大赛将会设置社区矫正及禁毒板块,引导社工通过学习思考、策划禁毒社工工作项目,联动镇街一起探索。

建议加强协作探索新领域

      来自顺德各镇街社工机构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培训。宏德社工运营的陈村镇彩虹社工站项目,为陈村镇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信访人员提供专业社工服务。去年共服务300多人,其中社区戒毒(康复)对象占了65人,开展禁毒宣传2416人次。

      社工梁嘉荣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年多时间,他提到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作为第三方机构,在入户探访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等方面存在困难,社区戒毒人员有畏惧心理,对真实情况隐瞒较多,需通过多次沟通建立关系后,才能获得开展社会工作所需要的信息。

      他说,这部分人员存在就业能力差,因为多次复吸,造成家庭关系紧张,他们在修补家庭关系、实现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他介绍了自己跟进了一年多时间的一个个案,便是这种情况,目前在社工的协助下,已进入了一所康复园,并且与其家人保持着每周的沟通、联系。

      梁嘉荣认为,顺德开展禁毒社会工作,一方面社工机构需要与职能部门形成良好协作、沟通,职能部门尽可能提供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情况、身体情况等。他提到,有些涉毒对象受到毒品侵害,易患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社工在开展工作时做好相关防护。

      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并且具有很强专业性的领域,单靠自身摸索,难以快速成长,由政府组织开展更多的学习培训,有利于禁毒社会工作的开展。他认为,开展禁毒社会工作很有必要,目前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好奇容易受到毒品侵害,2014年宏德便开始在学校开展禁毒主题宣传。

      大良顺心社工服务中心社工伍家智告诉记者,他在担任检察院的合适成年人期间,以“代理家长”的身份前往看守所,在检察机关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参与陪同审讯。“其中接触到几名吸毒未成年人,发现他们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伍家智称,禁毒社工的培训课非常有必要,通过先推动,先学习,以备不时之需。他建议,社区戒毒工作应先做好宣传,再进村居开展实施,其次禁毒社工的推进要先试点,在逐步推开,“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再全面普及,效果更佳。

实务探索

拍摄微电影宣传禁毒

      由宏德社工机构开展的“我对毒品Say NO”拒毒成人礼——陈村镇禁毒微电影系列活动,获得了“第一届全国社会工作微课大赛最佳实务案例奖”。

      青少年毒品犯罪,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家庭教育缺失、对毒品认识不足、交友不慎是青少年涉毒主要因素。去年10月30日下午,在陈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中,宏德社工和陈村职校的200多名师生、陈村镇彩虹法律服务团一起,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电影首映礼、一场与众不同的成人礼。

      禁毒微电影《重回人生路》讲述了一个涉毒青少年的故事:由于父母的忽略和教育方式不当,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还在朋友的不良影响下慢慢染上了毒瘾,而在社工、学校、社会的帮助下,父母改正了教育方式及亲子间的沟通模式,使孩子顺利从人生的分岔路中回到人生的大道上。

      拍摄《重回人生路》的宏德社工和彩虹法律服务团工作人员说,希望通过来源于实际的微电影,让大家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青少年更多的理解、关爱和温暖,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涉毒行为的发生。

      另外,这次活动还设置了禁毒知识展示区,以知识展板与实物展示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禁毒知识。真实的图片、未曾接触过毒品实物,让同学们惊叹,原来真实的毒品和生活中的一些食物是如此相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毒品陷阱。

      在该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从日常服务个案中总结提炼剧本,鼓励社区矫正人员主演拍摄微电影《重回人生路》,并联合中学开展微电影首映礼、拒绝毒品成人礼等活动,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展播,引发了青少年、家庭及学校对于涉毒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荣获“第一届全国社会工作微课大赛最佳实务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