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广州“三社联动”让公共服务快车直达社区
广州市社工周系列活动在文德广场举行 黄巍俊 摄(资料图片)
治国理政新实践·广州试点6
如何创建幸福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广州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机制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如何创建幸福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又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广州市积极探索的“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给出了答案。
当下的广州正推行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倡导人们回归社区,重塑熟人社会,这一工程建造过程中,“三社联动”无疑就是砖瓦之间的黏合剂。
“三社联动”
针对不同人群呈现“三化”服务
所谓“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区治理机制,目标是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努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三社联动”能做些什么?记者为您描述以下几个场景,或许能感受一二:
学校放学孩子下课,家长还要上班怎么办?专业社工将小区的孩子,领到社区服务中心,舒适明朗的“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敞开大门。做手工,玩游戏,做作业,直到下班的家长将他们接回家;子女上班去了,孙女孙子上学去了,不想孤单待在家里的长者,可以到社区“老人之家”,和老邻居们聊聊家常、读报看书、做做健身;到了周末,想看看书、充充电,社区图书室为居民提供安静一隅,甚至还有相关辅导课程;谁家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或者有精神病患者,具备心理学或精神病学专业背景的社工随时保持联系,需要的话可以上门解决……
“在我眼中,‘三社联动’就是以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将政府部门做不了、做不好、不便做的一些管理服务事务转移给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朱静君说:“随着‘三社联动’实践向纵深推进,更多针对不同人群的小众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将不断呈现,满足不同需求。”
结合资源
社区文体活动打造特色品牌
天河区车陂街旭景社区是广州市选取的12个开展“三社联动”示范点建设的试点社区之一。
记者了解到,每周一上午9点至12点,旭景社区会向居民提供免费的公益艾灸服务;每天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开展志愿者小区巡逻活动;每月第一、三周周五下午2点至5点,提供免费公益法律救助、咨询等多项社区公共服务。
这些特色的社区活动,是依托旭景社区居委会这一平台,以社区内的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为载体,以专业社工为骨干,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而展开的。
依照广州市民政局第一批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工作清单的相关要求,旭景社区将结合社区现有优势资源,在开展公共服务、社区文体活动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等层面持续发力。如今,旭景社区共有5支文艺团体,包括旭景广场舞蹈队、旭景社区秋枫舞蹈队等舞蹈队,旭景社区书法协会,旭景社区柔力球和旭景社区红枫合唱队等。全力打造文体特色品牌、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已成为旭景社区未来“三社联动”工作的着眼点。
旭景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开展后,不仅开展了结对互助服务和困难群体救助服务,进一步畅通居民有序诉求表达的渠道,还能把矛盾化解在源头,让社区活起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借力社会
社区公益基金如今初长成
做好“三社联动”,既需要人力,还需要物力。人力指创造条件,吸引人才进入,同时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行人才储备。物力方面,不仅需要花钱,还要花好钱,才能发挥有限公共资源的最大效益。
2016年1月29日,在“希望之树”白云区人和镇长期病患者帮扶活动现场,广州启动了首个社区公益基金——广州市慈善会人和社区公益基金。
人和社区公益基金发起人、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袁清惠介绍,人和社区基金是以人和家综合为平台,家综服务咨询委员会负责发现评估社区需求,社工机构负责提供专业服务,人和社区基金在政府购买服务之外提供资金支持。人和社区公益基金原始资金数额为人民币3万元,目前已筹集近10万元款物。目前,因遭受突发事故、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原因致使出现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社区居民,可向人和社区公益基金申请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年累计最高救助总额不超过5000元/人;经过人和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评估和申请,确有需要开展的社区公益活动,可向人和社区公益基金申请活动经费资助,每次活动资助金额不超过10000元/次。
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表示,人和社区公益基金的设立,是“三社联动——联合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能量,为社区服务”精神的最好体现。建立社区公益基金,就是要寻找到社会共治的有效创新载体,在财政资金以外,形成一个社会资金的“蓄水池”,通过支持“自下而上”产生的公益项目,使之成为形成社区共同利益和共同意识的“催化剂”。
汪中芳认为,社区公益基金还在初长成,关键是如何实现社区民主协商,做到“公益项目一起商定”、“公益基金商量着用”,激发社区居民、组织的参与;一旦得到社区的认同,其持续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可以成为新的“社区大平台”。
创新治理
小区居民“孤岛现象”破题
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广州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经过了试点探索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逐步深化阶段,催生了365个社工机构,拥有了3800个购买服务岗位,形成了广州特色的“综合+专项”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2015年底,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的意见》。作为在创新社区治理工作中走在前列的广州市,提出建立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2016年5月,广州市民政局制定相关实施方案,选取12个试点社区,希望通过推进试点和总结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解丽霞分析,小区化生存,居民与居委会之间虽有联系,但关系较疏远;陌生人社会,小区居民之间容易出现“孤岛现象”,邻里之间少联络,使得人际关系较淡。“三社联动”模式多了一个中间层,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纵向,他们将小区居民与基层政府连接起来,起到上下联通的作用;横向,将小区居民之间发动起来,促进相融相合,并将社会关怀送到小区。
作为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由垂直科层结构向多元互动的横向网络结构转型、推动参与式治理机制和参与型社会的建设,关怀需要帮助的群众,疏通邻里关系,社区关怀传递人文精神、优化社区生活空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使社区管理上台阶,“三社”的作用不可低估。“三社联动”让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有效转移,帮助基层政府瘦身、提升基层社会活力、服务社群大众,让社区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