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取消专业审批,激发大学活力
专业设置上的放权,表明高校自主办学正在向前迈进,也是高校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行政审批事项,记者获悉,广东将取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审核、审批,只保留高等学校高职专业(特殊专业)审批。这就意味着,开什么专业高校可以自己说了算了,此举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在高校去行政化的自治之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长期以来,我国依据苏联模式设置高校专业目录,本科专业设置权掌握在教育部手里,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向来缺乏自主权,需要向教育管理部门层层审批。有的地方院校眼见本地某类人才大量短缺,却无法开设相关专业。有的预见到某类新兴学科的发展,但是等一两年的审批流程结束,已丧失学科布局和建设的先机。
正因如此,社会上一直就存在扩大办学自主权,让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呼声。
可是,自主设置专业之路却举步维艰,进展缓慢。2002年,教育部就选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六所高校作为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试点。可是,之后十年,试点外高校一直沿袭旧模式。直到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只对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进行审批,其余的444个专业都可由高校自主设置,不需进行审批,这才大大加强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性。
广东此次取消高校本科专业审批,正是教育部颁布新规后的必然。高校专业设置由“行政拍板”步入“高校做主”,对于高校发展的好处显而易见。要知道,专业的设置,是大学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做出的选择,体现的是大学的实力、水平和办学特色。高校专业设置自主化一是能充分调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比如,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并非综合院校,却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名校,仅靠工程学专业就闻名世界;二是有利于激活高校间的竞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三是改变目前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从 “行政权力主导型”配置模式向“教育规律主导型”配置模式转变,是高校去行政化的体现。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双刃剑效应不可不防。不排除有的大学可能在专业设置上不经周密调研,也无长远学术规划,而过分追求就业率,使得大学教育变成了就业教育;而大学专业的调整,涉及教师的学术权力和利益,目前大学行政化、官僚化仍未完全破除,正如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根叔在退休的离别发言中所说:“这个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因此,想通过自主设置专业来实现高校自治,很难单兵突进。
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在省教育厅公布的审批事项中,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审核权继续保留。高校的专业设置更多的是学校内部的事,事关自身发展,而招生计划、招生规模则涉及到省与省、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协调,相比较而言,则是更难啃的硬骨头。
无数实践证明,改革总是先易后难,专业设置上的放权,表明高校自主办学正在向前迈进,也是高校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相信,利用机会逐步争取自治空间,通过完善内部治理,再实现外部空间的变革,中国高校终将回归教育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