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燃禁放”应成春节“新常态”

16.02.2015  11:36

  【首席评论】

  苑广阔

  “小年”已过,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一方面担忧雾霾、噪声扰城,已有近700城市禁放、限放鞭炮;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民众渴望过年放鞭炮图热闹的呼声。这两者背后引发多少纠结?禁放、限放举措如何确保落实?(2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实行烟花爆竹禁放的城市有138个,出台限放政策的城市536个。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禁燃禁放城市的范围较之以往更为扩大了。对此,热心环保事业、关注空气污染的人士当然会感到由衷的高兴,但与此同时,随着“禁燃禁放”范围的扩大,受约束的公众也越来越多,所引发的争议与纠结自然也越来越多。

  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日前,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上官文峰教授团队做了一项有意思的实验,实验显示,要想让一个10m3的空间PM2.5瞬间爆表只需一个3分钱的小鞭炮即可。试想,在除夕之夜成千上万挂鞭炮和烟花被一起点燃,会造成多大空间的污染?而且鞭炮通常是以硝酸钾、硫磺、木炭等为原料,所以,放鞭炮还会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产生,它们不仅会直接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也是导致酸雨、光化学污染、以及二次粒子(PM)形成的主要物质。另外,一些色彩绚丽的烟花燃烧,还可能产生某些重金属污染。

  此外,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也就被成倍地放大,再加上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所导致的火灾、人身伤害等等,过年燃放烟花爆竹这个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对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所带来的积极意义。笔者认为,年味其实是个说不清楚的东西,对于一个传统节日来说,其氛围是否浓厚、内涵是否丰富,不是靠燃放几挂鞭炮所能决定的。比如说,对于一个年轻人悉数外出、日渐凋敝只剩几个人的村庄,即便有人买了大量的烟花爆竹燃放,就有年味吗?

  现在什么都讲究“新常态”,关于过年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禁燃禁放”就应该成为它的“新常态”,也应该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与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