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举行 私募大咖论道未来

20.03.2017  16:17

    3月16—18日,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私募排排网、平安银行、平安证券、陆金所和平安期货联袂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盛大召开。本届高峰论坛主论坛上汇集了众多私募股权机构、私募基金精英等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共议私募基金未来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投资机会。

    伴随着国内私募基金行业的爆发式增长,2016年私募行业也迎来最严监管元年,私募基金业协会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新规,从源头对私募基金行业进行规范,要求私募基金备案、募集、内控、信批必备,监管层正在就私募监管框架勾勒私募基金7+2专项自律规则体系,体现了整顿和规范私募行业的决心。

    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会长孙东升在会上指出, 2016年中国私募行业迎来加强监管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私募基金进入到扶优限劣、规范健康发展的新纪元。一方面一系列行业监管新规出台,淘汰虚假私募、空壳私募,严厉打击私募行业的违规行为,规范私募市场环境,保障市场主体间的博弈秩序,让私募基金真正回归市场,步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加强行业规范的同时,政策扶持力度也在加强,监管层对投资范围及投资机构的限定在逐渐放开,加大了对私募行业多样化的支持力度。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张小艾介绍,截至2017年2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8306家。已备案私募基金48626只,认缴规模11.35万亿元,实缴规模8.55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8.23万人。同时,他也认为,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私募基金基础性法规体系亟须加强,行业标准不统一;多层嵌套、通道业务和关联交易等监管套利活动频繁,资产管理与“影子银行”“民间借贷”关系不清;行业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欠缺、自律合规意识薄弱,理性成熟的投资文化尚未形成;以私募基金为名义的非法集资屡禁不止等等。

    张小艾透露,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扶优限劣的方针,在登记备案环节让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服务机构在相互博弈中相互增进,在基金募集阶段,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和基金合同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引入资管机构和投资者间的博弈。在投资端,资产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使买方定价权和投票权,促进上市公司指导非上市金融企业不断优化基本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资本市场买方卖方之间的博弈。

    18日主论坛还针对股权投资回归价值投资、跨境并购与出海投资,监管新时代下的私募基金新机遇与新挑战,A股行情判断及投资机会等一系列重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众多行业精英共同为私募行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讨论气氛热烈融洽。

编辑: 徐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