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侨胞扎堆回乡 为近十年来最多时候

03.11.2014  12:45

  ●本报记者  李少凤

  金秋时节的客都秋高气爽,焕发独特魅力,吸引众多客籍侨胞纷至沓来。据统计,今年9月至10月,是近十年来我市接待梅州籍侨胞最多的时候(除举办大型活动外)。

  据了解,9月至10月,市外事侨务局接待大小考察团十几个,共500多人次。这些侨胞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或寻找商机,意欲投资;或文化交流,促进合作;或寻根问祖,访亲问友;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9月,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荣誉会长、南非客家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李铿发一行来梅访问。在南非拥有多家大型工厂的李铿发考察了我市投资环境,他表示梅州投资环境令人印象深刻,今后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10月下旬,李铿发的亲弟弟、南非客家联谊会副会长李杰发也回到家乡梅州,考察水泥和建材市场,希望进行投资合作。在梅期间,李杰发还就海外华文教育等与市外事侨务局举行座谈,探讨我市向南非派遣华文教师,以及在南非设立孔子学院等事宜。同月,前来考察访问的还有印尼万隆客属联谊会原主席黄裕琴、副主席徐晋鸿率领的访问团一行160人,以及欧洲荷比卢崇正总会钟麟书一行等。

  “祖国的繁荣富强,让侨胞们感到无比自豪。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建设,我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越来越多侨胞愿意回到祖国、回到家乡走走看看。”多次接待回乡侨胞的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邓锐介绍,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软硬环境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侨胞看到其中的商机,纷纷回乡寻求合作。此外,梅州老百姓的质朴热情,也是吸引侨胞回归的重要原因。

  众多侨胞来梅寻根问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马来西亚霹雳嘉应会馆青年团原团长、梅州市青联海外委员谢万富带领30多位企业家近日回梅,希望通过交流加深年轻一代对客家文化“根”的认识。谢万富告诉记者,此次回梅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且大多数是首次回到祖籍地梅州。“年轻一代已不太会讲客家话,带他们回来看看这里的山山水水,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对他们爱上家乡,增强文化认同感具有促进作用。”据悉,霹雳嘉应会馆还于今年8月设立“客家班”,邀请在拉曼大学读书的3位梅州籍大学生专门教客家话。

  随着客商大会、客家文化艺术节、央视秋晚等大型活动的宣传推介,更多的侨胞熟知家乡梅州的魅力所在。“信息渠道的畅通,为海外侨胞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的窗口。”邓锐说,许多侨胞通过“梅州网”这个官方新闻发布平台,随时随地关注家乡资讯。马来西亚侨领吴德芳每次看到重要政策和新闻,都会致电邓锐交流探讨。10月24日,吴德芳带领马来西亚一批企业家回到家乡。说起家乡建设,他了然于胸、满腔热情。此次回梅,吴德芳还与我市相关部门达成协议,明年暑假两地将共同举办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