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贴秋膘的季节 河源美食大盘点(组图)

18.11.2015  21:05
河源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传统民间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其内容丰富而又多姿多彩;各种风味兼容并蓄,应有尽有。

  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间传统饮食习惯,和其自身的发展史以及地域条件都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源独特的饮食习惯,当然也和河源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有莫大关系。从其地理位置来分析:一是古代的北方军旅流落定居于龙川一带,带来了中原的饮食文化;二是河源又处于广东东北部,恰好是广东三大方言语系(粤、客、闽南)的夹缝之间,使河源风俗文化和饮食习惯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风姿独异”的特征。

  河源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传统民间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其内容丰富而又多姿多彩;各种风味兼容并蓄,应有尽有。其中,盐焗鸡、清煲草鱼、红焖肉、水晶鸡、东江酿豆腐、娘酒醉河虾、上汤桂花鱼、客家酿三宝、薯丝煲、咸香鸭是河源的“十大名菜”。另外全猪套餐、全牛套餐、豆腐套餐、新港湖鲜河源湖鲜(以万绿湖所产的野生湖鲜为上乘,味道清甜、肉质滑嫩)、“来一腿”和“一鱼六味”等菜式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用各种野生植物根煲成的老火汤也颇受游客称道,如五指毛桃、鸡骨草、飞天擒罗等配上猪骨煲的汤,味道清香、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湿化痰等功效,很是受当地人欢迎。

  河源菜隶属于东江菜,东江菜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东江菜偏重于“肥、咸、熟、香”,具有下油重,口味偏咸,用的酱料较为简单,一般用生葱熟蒜、香菜调味,极少添加甚至不加过重过浓的佐料。但东江菜主料突出,喜用三鸟,河鲜水产也较为多用,很少用菜蔬。这与河源人以往的生活水平与风俗习惯有着极大的关联。河源人勤劳耕作,劳动强度较大,平时一般很少荤食,而肥腻一点的食品能有效充饥。再者,客家人有勤俭的习惯,菜咸即节俭又可增加体内的盐份,加之东江惠州一带产盐,所以,即经济又实惠。

   河源名吃:盐焗鸡

  鸡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而盐焗鸡可以说是最富有特色的一种。盐焗鸡是东江菜肴传统特色的一大名菜,它的特点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浓。传说它来源于东江惠阳盐场。当时人们用盐储存煮熟的鸡,为的是使其不变味,能较长时间保管,家里有客至,随时可拿来招呼款待客人,食用方便。后为人们发现经过腌过的鸡肉味道不仅没变,还特别甘香鲜美。

  据了解,河源人吃盐焗鸡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盐焗鸡虽然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方法,食味各有千秋,但传统的制作方法更为市民所接受。首选家养或山上用虫草谷物群养的鸡,将鸡剥净,晾干水分,用约40克的精盐擦匀鸡腔,加入葱、八角。先用刷油的沙纸包裹鸡身,再包上一层素净沙纸。旺火烧热炒锅,下粗盐炒热至略呈红色时,填入砂锅约占四分之一,把鸡放在盐上再填热盐盖满,用文火焗上20分钟。这种制法是正宗的传统方法,上碟时,还必须注意砌回鸡形,而上席后,还要摆上佐料,用盐炒过的沙姜末少许加入猪油,分若干小碟上台,然后将盐焗鸡蘸着佐料吃,味道更加香美。

1 2 3 ...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