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熊出没 已有64种动物列入国家濒危红皮书

05.03.2015  13:13

邮票上的“中国鸟”,憨态可掬的黑熊,面容隽秀的华南梅花鹿……这些濒危动物的行踪在浙江的群山中“暴露”。

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到来之际,浙江在线记者获得了大量野生动物的珍贵影像资料。

红外相机里“有熊出没

中国鸟”浙江不足千只

每隔一段时间,位于庆元的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吴友贵都会进入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并回收红外相机摄录的影像资料,并在其中发现了不少珍贵物种的踪迹,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又被称为角鸡、吐绶鸟,在浙江野外种群数量不到1000只,主要分布浙西南山区。黄腹角雉雄鸟有两只蓝色肉角和红蓝相间的彩色肉裙,在传统文化中是吉祥、长寿的象征,也成了80分《中国鸟》普通邮票上的主角。

过去虽然很多野生动物都有研究人员或者当地居民的目击报告,但是缺少可靠的影像资料。”吴友贵说,通过红外相机,研究人员获得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第一手确切资料。

与此同时,我省境内的古田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地,也通过大量布设的红外相机,相继发现了黑熊、梅花鹿等其他大量珍贵物种。

朱鹮重返浙江山川

暂无“放虎归山”计划

自2010年起,我省实施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种群重建等措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先后组织实施扬子鳄、朱鹮、中华凤头燕鸥、野生獐、黄腹角雉等濒危动物的保护拯救项目。2014年末,33只朱鹮首次成功野化放飞。

然而,在各保护区的监测资料里,大型猫科动物等兽类仍然没有“出镜”的记录。那么,浙江各地的自然保护区能否以野化放归引入虎豹等猛兽呢?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副站长周晓丽告诉记者,目前我省还没有相关的计划。

周晓丽说,动物野化放归需要较为严谨的论证研究,必须确保放归后的物种具备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能力。目前我省虎豹等猛兽人工繁育的数量本身就非常有限,已有的个体也很难达到野化放归的条件。

目前,我省生态环境已呈现日益改善的趋势,但由于食物链顶端物种的缺失,使得野兔、野猪等物种出现一定规模的泛滥,对此林业部门主要采用防害性捕猎等手段进行种群数量的控制。

浙江濒危动物保护形势严峻

相关专业人才却很稀缺

浙江有64种物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华南虎、金钱豹、斑羚、藏酋猴等则已难觅踪迹,中华秋沙鸭、眼镜王蛇等数量也极少。

专家告诉记者,造成这种严重濒危状况的主要原因,除物种本身的基因衰退以外,主要是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其生存环境丧失或生境片断化、孤岛化。大部分濒危野生动物因无法或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新变化,最终造成野外种群生存难以为继。此外,乱捕滥猎等非法行为也加剧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境遇的恶化。

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艰巨任务相比,相关专业人才的短缺则似乎更加引人注意。


目前,浙江从事野生动植物研究与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较为欠缺,特别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领域。此前,相关的保护机构曾面向全社会招聘动物学专业人才,竟然连续三年没有人员录用。(记者    吴振宇    编辑    胡芸)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