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李德民:在俄罗斯开荒种地的11年

17.02.2015  01:48

  今年是李德民带着500多名中国农民在俄罗斯远东种地的第11个年头了。10节车皮,满载着630吨大豆,这只是2014年李德民从俄罗斯远东向国内回运的“第一车”粮食,在这个收获季中,仅大豆的回运量就要达到6万吨。

  2003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的一家养猪场经营陷入困境,当地政府希望已经小有名气的李德民出手相救。“我对搞养殖并不是很感兴趣,我说如果你给我500公顷土地,我就买。

  让李德民没想到是,对方不仅爽快的向他出租土地,而且出租的面积远大于他想要的,“当时租种一公顷土地的价格和一瓶啤酒的价格差不多,俄罗斯人对我说,只要肯种,多少地都可以租给我。

  那时候,在俄罗斯开展农业的中国人并不多,种植品类多为蔬菜,由于大豆、玉米、小麦、大麦等作物投资大、收益慢,几乎没人敢在俄罗斯搞大田种植。

  “恰好我有同学在东北农业大学,我发现利用俄罗斯的土地搞大田种植、养殖,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在一系列偶然后,李德民在俄罗斯开荒种地的故事就此展开。

  农业生产多少要看天吃饭,海外种植也难免遭遇干旱、洪涝,虽然俄罗斯政府也提供相应的灾难补偿和保险机制,但赔付能力并不是很强。此外,俄罗斯对粮食收购并不存在类似国内的“最低收购价”机制,要承担的风险比国内要大很多。

  但李德民有足够让自己自信的团队——一只由黑龙江农垦富余职工组成的力量,他们不仅精通种植,更有北大荒人那股吃苦耐劳劲儿。十余年间,他和农民兄弟们从承租三千公顷土地、一个作业区做起,一步步将耕作面积扩展到了68000公顷,种植园连续六年拔得滨海边疆区粮食单产头筹。

  除了自己种植,李德民还把种植技术教给当地人,农场每年都举办的田间管理经验交流会,讨论田间苗情长势、灭草效果。这些都获得了俄罗斯当地政府的认可,每年耕种季,当地政府都会主动根据企业的耕种计划、除草计划,为企业提供服务。在进行山地开荒时,也积极提供资金补助,并为企业购置化肥、农药提供利息补贴。

  海外种植已经开始创造属于两国的财富。据了解,除去吃、住、行等生活成本,一名中国技术农民在俄罗斯一年的纯收入可达到6万元左右。同时,种植园还直接为滨海边疆区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李德民认为,凭借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的硬件优势,中国在农业技术、人才方面的软件资源,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将成为真正的互利共赢,他对在俄罗斯种地的信心也越来越充足。

  “看到两国的合作越来越多,我就能感觉到这项事业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有了更坚强的依靠。”李德民说。(记者马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