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回乡种试验田 称想当最会种地的农民

29.06.2015  08:25

我这几年当农民,当得不亦乐乎。”马瑞强说。

几年前,一篇名为《我奋斗了18年才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曾触动了许多年轻人,也包括马瑞强。从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马瑞强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可读完这篇文章让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读研究生期间,马瑞强就曾在家乡种植了7亩水果玉米试验田。他决定回家乡内蒙古巴彦淖尔去创业。没有多少人支持马瑞强这个“不靠谱”的念头。在乡亲们的观念里,考上大学再回来种地是件很丢脸的事。但马瑞强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反而觉得,旁人异样的眼光是一种激励。

2011年4月,马瑞强回到家乡,创业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是“与人沟通”。“试验田就种几亩地,可大规模种植要和农户打交道。”他说,“我们做专业技术出身的,以前都只和书本、科研仪器打交道,与人沟通的能力欠缺很多。想说服别人和我一起干,很困难。

马瑞强走访了100多户农民,试图说服他们和自己一起种植水果玉米,可最终只“拉拢”来14户,其中还有7户是自家亲戚。他又和父母一起开着面包车,跑遍附近18个村子推广水果玉米。为了让农户更有积极性,马瑞强自掏腰包,给他们发放各种补贴。最终,有406亩地种上了水果玉米。

没有资金,没有人,对企业管理完全没有经验的马瑞强一切都要亲力亲为。“就连装卸工找不到都得自己上。”对于已经当了20年“书生”的马瑞强来说,这些重体力活足以让他崩溃。

第一年玉米收获时,租来的冷库距离种植基地将近60公里。因为工作量大,装卸工只干3天就撂了挑子,剩下的玉米全由马瑞强和父亲、妹夫3个人一起搬运。每天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他们要把500袋玉米从车上扛进冷库,早上五点多还要起床安排农民采摘。100斤一袋的玉米扛在肩上,马瑞强在心里骂自己。“那时候是真后悔。”他笑道。

雪上加霜的是,冷库两次出现故障,加上其他损失,创业第一年,马瑞强赔了15万元。但他记得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马瑞强的努力没有白费。看到水果玉米在市场上广受好评,收入能比种普通玉米翻一倍,许多农户决定跟他一起干。第二年,马瑞强和当地一家企业合作建了工厂。不过,因为经营理念不同,2013年,他们“分道扬镳”。

2014年1月,马瑞强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寻找到正规的风险投资,成立了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技术团队包括3名博士、12名本科生及技术员,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套学院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展开密切合作,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完成订单合同1.2万多亩,带动1000多农户增收1000多万元。2014年,新建了一条年产两万吨的微生态制剂生产线。本月底,饲料厂也将投产建设。

马瑞强的“水果玉米帝国”已经从最初的400多亩发展到4.5万亩。他还组建了一个“职业化种植团队”。“我想把我们的团队打造成全国最好的职业化队伍。”马瑞强说,“希望未来大家一想到种田,就会想到我们的公司,想到马瑞强。希望大家会说,‘他是全中国最会种地的农民’。”记者 黄丹羽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