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清远儿科医生不到50位,二孩时代来临愁坏爹妈!

05.03.2016  09:28

  近日,一篇《我辞职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被不断评论转发,阅读量很快就破了十万次。 作者裴洪岗是一名儿科医生。他在文章中写到:

  “儿科医生工作量大,辛苦,医患纠纷高发,风险大,收入低,所以如果有别的选择,大多数医生不愿做儿科医生,这也是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面二孩时代来临,清远却即将面临新一轮的儿科医生荒。儿童医院少、儿科医生缺、孩子看病难……在刚刚闭幕的清远市“两会”上,儿科医生短缺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患者疾病高发期,一号难挂

  平时,儿科医生短缺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不明显。而一旦到了春夏之交,天气忽冷忽热,雨水增多,手足口病、流感、呼吸道感染病等流行性疾病一同来袭,儿科医生荒更为明显。

  肖女士家住清远市中山公园附近,距离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和清远市中医院仅有一步之遥。“早上9点多,孩子体温骤然上升,都快烧到40度了。”肖女士赶紧带着小孩去市妇幼保健院挂号,却被告知儿科门诊一整天的号已经满了,随后,肖女士跑到中医院,也面临挂号已满的问题。

  无奈之下,肖女士只得开车10多分钟,从旧城来到新城的市人民医院挂号。但没想到的是,市人民医院的儿科患者更是扎堆,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护士站护士表示“号拿完了”。

  得知肖女士的情况,一位医生表示可以临时加号,可是前面还有20多人在排队,换而言之,医生估计要忙到中午1点多才能帮肖女士的孩子看病。最终,肖女士带着孩子先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记者了解到,2014年底,清远市人民医院正式专设儿内科急诊,24小时开诊,由8位具有丰富儿科经验的专家和医生出诊,配备具有丰富儿科经验的护士30多名,其中急诊医生和专家5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白天儿科挂号太紧张,有些患者不得不晚上挂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生门诊量剧增,喝水都怕耽误看病

  由于门诊量日益增加,对于医生而言,因为工作量繁重,连水都舍不得喝几口,怕上厕所耽误时间。清远市人民医院儿内科门急诊医生付志萍表示,有时候看完20个病号,才来得及喝一口水,忙起来吃饭经常也没个准。

  付志萍介绍说,高峰时期,儿科急诊有个同事下午5点半到晚上12点看了146个病号。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部主任医师李会平一直关注清远儿科建设。李会平表示,给孩子看病一直是清远市不少家长头痛的事,“排个队,挂个号”,就要等上个大半天,有些专家门诊还根本挂不上号,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儿科专家。

  按职称规定要成为真正儿科专家,至少是儿科副主任医师,整个清远市不超过50名,而且大多数在市区大医院,“清远市基层医院及欠发达县级医院没有儿童专科,只有儿内科,儿科业务水平不高,群众经常埋怨看不好小孩病。

  李会平介绍说,2015年全市儿科门诊量和出院人数创历史最高,2016年估计还会增多,特别是现在二胎政策已经实现,“对清远市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来说,看病是件困难的事,清远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满足广大儿童就医的需要。

   源头不重视儿科建设,医师纷纷转行

  广东是全国的儿科大省,总共有8200名儿科医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即便这样,儿科医生还是比正常配置缺了3/4。

  在清远,同样也是如此。李会平表示,由于儿科具有风险大、收益少等特点,造成医院领导层不重视儿科,儿科医护人员收入低,已有的医院儿科也在人为萎缩。清远儿科医师纷纷改行,儿童患者看病更难。

  与之对应的是医院招不到新的儿科医生。1999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取消了儿科学专业,事实上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一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此外,还将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争取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

   建议政策扶持,待遇提升

  李会平认为,为避免儿童看病难发生,加强儿科建设已摆到了议事日程。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清远政府应对凡是开设儿科的医院进行政策扶持,根据工作量及考核确定补偿具体标准,补偿的费用一方面用于儿科门诊或住院部建设,另一方面用于儿科医务人员超劳务和风险补助。

  第二,加强中心医院以及基层医院儿科建设,重点倾斜基层及欠发达地区。市、县、镇三级财政加大这方面专项投资,同时鼓励包括外来人口较多镇发展儿科专科,以缓解市级医院儿科压力,同时满足应对日益增加的儿童医疗保健需求。

  第三,加强对儿科专科系统管理,其中包括医务人员思想建设、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晋升晋级、上级医院进修、参加学术活动以及儿科医务人员生活等,以稳定清远儿科学科队伍和人才贮备积累。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则提出关键在于提高儿科医生社会地位。廖新波认为,小孩看病爆棚,一号难求,问题不在号源,而是我们如何找医生看病,也就是医生在哪里的问题。

  廖新波表示,在现有的制度下,多建儿童医院的意愿不可行,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与提高儿科医生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儿童医院的多少问题。

  “要考虑儿科医生的出路问题。”廖新波表示,所谓出路,无非就是待遇与就业环境。他认为正是由于不完善的“市场”、医疗资源的配置无力、过度的集中等,造成了当前儿科实际的缺员。

  如果没有足够的儿科医生为孩子的健康提供保障,怎么敢放心去迎接二孩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