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科学城迎新进展!明珠科学园计划明年底基本建成主体工程
2月20日,广州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广州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15场)。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介绍,明珠科学园启动区已于2020年11月全面开工,预计2022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启动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所、植物园等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已落户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识海工程三个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海洋省实验室核心园区预计明年12月完工
谢明介绍,南沙区正在打造“1+1+3+N”科技创新体系。第一个“1”是指“一城一园”,即南沙科学城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沙携手中科院共建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南沙科学城总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面向深海、深地、深空,聚焦海洋、能源、空天、信息、生物等领域,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明珠科学园是南沙科学城核心区域,总规划面积约4638亩,将聚合提升中科院在广州的研究力量,推动中科院各类创新机构、高端创新平台在南沙集聚。明珠科学园启动区已于2020年11月全面开工,预计2022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第二个“1”是指“海洋省实验室”,以国家实验室为标杆,打造国家级海洋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技兴海基地”。目前,海洋省实验室在南海首次发现砂层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功;核心园区已动工,预计2021年12月完工。正在推进南海岛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建设。
“3”是指冷泉、风洞、识海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项目基建工程已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增强广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N”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沙区对标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聚焦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实现新突破。
计划2023年基本完成明珠科学园启动区建设并投入使用
市委全会提出建设百年科学城的目标。南沙科学城是广州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谋划、共同建设的科创资源集聚高地,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为此,南沙形成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一是高端科创资源集聚。 南沙科学城将形成中国科学院战略科技力量的集聚,目前启动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所、植物园等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已落户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识海工程三个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一大批重点围绕深海、深空、深地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已在南沙形成集聚态势。
二是高水平规划建设。 为落实市委全会打造“百年科学城”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园区,南沙区通过开展国际竞赛的方式,进行南沙科学城核心区明珠科学园概念方案设计。按照“以人为本、体现传承”的原则,中科院、广州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参赛方案精雕细琢,并最终审定了明珠科学园启动区建筑平面布局。南沙区将以2023年基本完成明珠科学园启动区建设并投入使用为目标,将明珠科学园建设成为空间布局相对集中、科研资源共建共享、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科研人才高度集聚的国际一流科学园。
三是高规格政策支撑。 日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推出多项重磅人才创新政策,标志着南沙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工作正式启动,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出台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项政策,简称“科创16条”,重点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支持力度,给予单个高端创新平台最高2亿元资金支持。通过这些高规格的政策支撑,南沙将进一步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深化粤港澳人才合作,营造创新创业的一流营智环境。
记者李鹏程 柳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