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院在全球变化与生态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地理科学学院胡中民研究员与合作者在Global Change Biology(GCB)发表题为“Joint structural and physiological control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productivity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 a data-model comparison”的研究论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14274)。GCB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权威杂志,2017年影响因子为8.5,全球排名:1/54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5/229 (Environmental Sciences); 6/153 (Ecology)。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陆面模型是预测全球变化影响的核心手段。然而,当前模型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等重要过程的模拟与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找出模型不确定性的根源从而提升模型的模拟精度是本领域科学家面临的重要难题与挑战。针对这一难题,胡中民研究员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大利亚CSIRO、华东师范大学等活跃于国际研究前沿的生态模型研究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组分分解(component analysis)的理论框架,将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拆分为体现群落结构属性的叶面积指数(LAI)和体现植物生理属性的单位叶面积植物的光合速率(GPPleaf)两部分,进一步地,GPPleaf受控于气孔导度和最大光合能力等环节。基于此理论框架,该研究进一步利用地面涡度相关长期监测GPP数据对多个国际主流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了评估,揭示了导致模型不确定性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模型改进的方案。
图1 陆面模型总初级生产力模拟诊断理论框架
本项目受到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南师范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启动基金等项目资助,华南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胡中民研究员是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拔尖引进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目,累计经费>800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Global Ecology Biogeography, 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80。
作者/通讯员: | 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