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现银河系“跑得最快”恒星

06.03.2015  21:14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了解,中科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小组与欧洲南方天文台S.Geier小组合作,发现一颗速度达1200公里/秒的超高速星US708,这是已发现的银河系最高速度恒星。

  超高速星是指恒星速度超过银河系的逃逸速度(银河系在太阳附近的逃逸速度为420公里/秒),能够脱离银河系的引力束缚。

  S.Geier博士率领的观测小组利用位于10米级KeckII望远镜获得US708的距离和视向速度,再通过Pan-STARRS1巡天望远镜获取该恒星的切向速度,从而测算出该恒星的空间速度达到1200公里/秒。

  “通过构建US708形成历史,排除它是银河系中心起源的可能性,银河系中心大质量黑洞加速机制无法解释它的形成。”负责理论诠释的韩占文说。当前关于超高速星的形成,主流看法是一个双星系统在经过银河系中心时与中心大质量黑洞相互作用,“黑洞加速一颗、俘获一颗,从而产生超高速星”。

  通过对US708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是“一颗快速转动的氦星”。氦星是指氦丰度大于太阳大气相应值的恒星。“US708很可能起源于双星系统,即一颗大质量白矮星从一颗氦星获取物质,最后发生Ia型超新星爆炸,氦星在超新星爆炸时获得很高的速度,最终逃逸到目前的位置。

  2009年时韩占文小组就提出氦双星前身星模型,预言了超高速氦星的存在。发现这颗银河系“跑得最快”的恒星为其前身星模型提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Ia型超新星因光度大而被视作宇宙学距离指示器,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正是通过Ia型超新星测距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继而推论出暗能量的存在,并由此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由此限制了Ia型超新星的测距精度及精确宇宙学的发展。而韩占文等人的新发现提供了氦星与Ia型超新星之间的观测证据,科学家们据此搜寻更多超高速氦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