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光明日报:“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

28.07.2022  11:03

7月25日上午,“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在华南师范大学开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等多位科学家,为线下100名小学科学教师现场授课和线上全国中小学教师直播授课。

本次暑期学校也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科普进校园湾区百校行”活动的重要举措,中科院广州分院将加大和广东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同联动,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文台站、野外台站和大科学装置,为中小学教师打造一场专属的科学盛宴。

科教融合 协同推动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主力军

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对于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扩大高素质创新后备人才“基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广东教师教育“龙头”,华南师大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率先成立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理化生等优势学科,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训练,形成注重探究实践的专业文化。作为本次暑期学校承办方,学校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精心设计方案,强化组织管理,扩大项目影响,全力服务保障暑期学校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为国家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贡献华师力量。

华南师大和中科院广州分院充分整合双方科学教育优质资源,邀请钟南山院士、徐义刚院士等科学家和科学教育专家主讲授课,强化侧重科研过程与科研方法的现场教学,开放中科院科学教育资源,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多地、近距离地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工作。希望参训教师将培训所学融入贯穿于日常教学实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院士领衔 高位推动新时代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暑期学校于7月24—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此次培训活动汇聚两院院士和一流教育专家,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探究实践等,介绍国内外科技前沿发展动态,突出科研过程与科研方法开展现场教学,强调跨学科融合的理念与实践,推动科技资源向课堂资源转化,帮助参训教师深化科学课程标准理解,开阔科学视野,提升科学思维,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教学能力。

开班仪式后,钟南山院士以“我国现阶段教师的科学培养——创新”为题作了专题授课,阐述了聚焦创新动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等方面提升现阶段教师的科学素养。他认为中国的科学素质教育应为“IMH”体系,即“Innovation(创新)”、“sense of Mission(使命感)”和“Humanity(人文)”,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动力是“使命感”与“兴趣”的结合,人文精神的重点是协作精神。

徐义刚院士通过核冬天假说、核冬天火山学证据、超级火山以及宜居地球等科技知识,讲解了如何启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院士、华南师大校长王恩科教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研究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研究员、华南师大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院长范冬萍教授、副院长陈友芳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委员雷晓晖老师和小学科学教育名师正高级教师吴向东等先后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科学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各自科研工作和科研感悟开设相关讲座,一线科学教师和教研员开展跨学科教学与创新性实验,帮助科学教师了解科技前沿,提升科学素养。


据悉,“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共同举办,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提供支持。首届培训于7月20日—8月19日在北京等12个中国科学院地方分院所在城市举办,华南师范大学等12所师范大学与中科院分院共同组织实施,共组织12期培训,每期10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线下参训,并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直播。


文章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d3546e8b4fdb4e49a4915d7436f9b49a

作者/通讯员: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雷爱侠 通讯员陈安祺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余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