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桉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1月28日讯 近日,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教授就桉树科研、生产和发展等问题到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与科研人员座谈,并专程考察了桉树中心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全国绿化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兼造林司副司长赵良平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员随同考察调研。
座谈会上,桉树中心负责人汇报和介绍了“中国桉树研究现状及展望”、“巴西可持续桉树高产经营之道”。
桉树在澳大利亚是天然林,在其广袤的森林中90%是桉树,在其木材生产和生态系统维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巴西,桉树是外来树种,人工林,他们通过坚持科学规划、采用最小耕作法、严控杂草、保持“镶嵌式”造林等营林措施,建立了桉树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科学规程和技术手段。桉树在巴西已成为了林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巴西成为了世界上桉树人工林经营水平最先进的国家。至2013年底,巴西已发展桉树510万公顷,约占巴西人工林面积的84%。
在我国,桉树也是外来人工林树种,规模化栽培时间不长,但为国家木材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间接保护天然林和生态林的功能。桉树具有高效的固碳功能,耐瘠薄,可作为先锋绿化植物和特殊立地绿化植物(工矿区、废弃土地绿化)等。目前,桉树产业已在我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考察组一行在听取汇报与座谈的基础上,实地考察了南方种苗基地的组培车间、基质加工车间、桉树不同造林材料对比试验林、不同栽培措施试验林等。了解了南方种苗基地功能区及建设背景、概貌和基地主要特色。在规模宏大的组培车间,仔细观看了大批量的桉树组培苗,并详细询问了其苗木去向。在基质加工车间,了解了“桉树轻基质工厂化育苗技术集成”的3项核心技术。了解了赤桉的抗风、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逆性强等特性。并在基地目睹了桉树林下生长旺盛的植被。听取了关于桉树杂交育种培育桉树新品种的情况以及所建立的先进桉树杂交育种技术等介绍。
桉树中心介绍了我国桉树研究6个方面的最新进展,即桉树现代育苗技术(含组培快繁)研究、桉树种质资源及良种选育研究、桉树定向培育技术(纸浆材、胶合板材、实木用材)、桉树病虫害防控研究、桉树生态定位研究、桉树制浆、木材加工和桉油副产品技术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桉树研究新动向:全面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生态经营理论和技术研究、多环节机械作业技术研究、桉树新用途的开发研究(黏胶纤维、生物质能源、次生代谢物质利用)等。
在座谈讨论中,许智宏院士指出,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与调控机制研究很重要,部分研究结果已较明确,对回答社会对桉树的关切意义重大。桉树本身是一种重要的优良速生树种,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加强对桉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桉树更多的利用价值,对桉树生态反映出的问题做长期的定位监测;科学规划桉树种植,制订可持续营林技术措施和规程;同时,还要做好科普宣传,要以科学研究的结果为依据,指导生产者、经营者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地发展桉树。生产者、经营者、研究者、政府部门要相互配合,摸索出桉树人工林科学的经营模式,促进桉树人工林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座谈会上,赵良平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桉树同其他所有人工林一样,是我国木材安全之功臣。发展桉树,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科学合理地划定生产区域,综合考虑发展规模、发展模式、树种配置等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实事求是、冷静辩证地对待社会所反映的有关问题,积极引导或指导生产者、经营者科学地种植和管理,确保桉树生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