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强化科技赋能!东莞部署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东莞作为全国创新大局中的重要城市,今年的科创工作如何开展?3月8日下午,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总结回顾2020年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科技创新重点工作任务。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出席会议。
刘炜表示,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是全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是东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平台,这意味着东莞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松山湖科学城。
刘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提升龙头企业的科创竞争力,更加注重源头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和独角兽企业,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立足全球、全国、全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
此外,刘炜从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层面、镇街创新层面、各单位协同配合层面分别做了2021年的科技创新工作部署。
会上,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卓庆介绍了2020年全市科技工作情况,并部署了2021年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
▲会议现场
【相关链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东莞科创
提起东莞,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工业城市,车间里川流不息的工人、工地上轰隆作响的机械、销往世界各地的“东莞制造”商品,构成了东莞难忘的城市印象。
但东莞正悄然发生改变,“制造”逐渐被“智造”取代。来到东莞,车间里不再是工人,而是一台台崭新的工业机器人;工地依旧运作,噪音平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赋能的新式建设技术;科技含量成为东莞商品的新名片,一次次刷新人们的心理预期值……
是什么改变了东莞?科技创新必将拥有一席之地。
我们看到,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从此东莞将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这标志着东莞科技创新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在创新体系建设上,东莞更让人惊喜不断——源头创新方面,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在莞聚集;技术创新方面,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在莞研制成功,肿瘤治疗从此添了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截至2020年6月,东莞先进陶瓷和复合材料研究院与各行业的34家龙头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与100余家客户达成了应用约定,取得了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等10万片的单晶铜订单,两个月内收到了300万元的订单;企业培育方面,全市高企总量达到6381家,稳居全省第三。全市3435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编号,数量居全省第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莞也处于全力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期。客观的发展阶段和主观的发展意愿都要求东莞以更宽广眼界、更久远战略思考去规划经济发展,走在时代发展前列。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拥有未来,科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无疑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等多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而东莞在湾区舞台上,将以积极谋划、扎实推动、强化培育、加快转换为抓手,交出更精彩的科创“答卷”。
文字:唐卓 吴鑫
摄影:吴鑫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