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抓捕神器” 一招制敌

16.11.2016  15:34


——记脉冲电子控制抓捕手套发明人、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警务实战教官杨云龙


我希望,全国的警察同行都能用上这副降伏罪恶、保护群众的正义之手套!”在广东省公安厅第二届粤警创新大赛上,来自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训练大队的警务实战教官杨云龙,自信地向评委介绍他发明的“抓捕神器”——脉冲电子控制抓捕手套。作为市公安局推荐的重点创新项目之一,杨云龙的创新项目在广东预选赛中脱颖而出,顺利被选送到公安部参加比赛。自信的背后,源于杨云龙对警用装备发明创新的孜孜追求及不懈努力。


紧贴基层   潜心笃志

作为一名基层警务实战教官,杨云龙常常被学员追问:“在贴身抓捕中,有什么装备能让民警一招制敌?

当前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基层民警时常需要在狭小空间内,近距离甚至是贴身抓捕制贩毒人员等危险目标,遭遇激烈反抗是高概率事件。如果民警没能及时、有效控制目标对象,极易对民警的人身安全形成威胁。分局曾有过民警在抓捕毒贩时遭顽抗而导致手臂粉碎性骨折的事例。

正是这个问题,让杨云龙思潮起伏:如何大幅提升抓捕战斗力?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又能控制好嫌疑人?

有一天,训练大队正组织实战教官对电击枪开展学习研讨。基于长期的实战经验以及前期的不懈思索,杨云龙的脑海里灵光一闪:为何不把脉冲电击功能与防刺手套结合起来?民警戴上这种抓捕手套岂不都成了“X特警”!

脉冲电子控制抓捕手套的最初创意就是基于这样的实战需求而产生的。


以身试电   攻坚克难

在加入警队之前,杨云龙是一名轨道交通工程师,对于机械、电子方面的理论及应用,有着强烈的兴趣以及深入的研究。如今,他已经是番禺区公安分局一名有着12年警龄的警务实战教官。可以说,电子抓捕手套的研发,正是科学技术与实战应用结合的成果。

通过网络搜索,杨云龙发现市场上其实已经有电子抓捕手套成品,但在实战中口碑不佳。原因在于这类手套使用的是高电流高电压的脉冲电,安全性和灵活度都不高。他认为,要制作一款适合警察使用的手套,关键是要研制“低电流高压脉冲”产品。

他从此正式走上警用装备研发创新之路。

光有好点子也只是纸上谈兵,关键要把抓捕手套成品研发制作出来,而进行科学发明的条件和资源相对匮乏,这不仅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发明人信念和毅力的考验。

为了研究脉冲原理并获取最直接的应用效果,杨云龙不惜“以身试电”,多次用电击枪、脉冲手套电击自己的手和脚,直接感受不同产品的性能差别。为增强手套的实战适应性,杨云龙在手套的隐蔽性以及防水、防滑、耐磨等功能上花了不少苦心,不断尝试,不断改良。为试验防水、防割材料,他用锋利的匕首作试验,他的手多次被利刃划伤,还留下伤疤。为获取最精确的实验数据,他数次前往我国兵器工程技术权威的院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为了解决绝缘、防水涂料等问题,他在大学校友的帮助下,多次前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向教授专家讨教解决方法。

在研发手套的一年多时间里,杨云龙除了认真完成日常教学和值班备勤工作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跑工厂和做实验上。难怪他3岁的儿子每次见到爸爸都说:“你又去出差了?这次带了什么好吃的给我啊?


破茧成蝶   实战检验

经过千锤百炼,较为成熟的手套成品终于诞生了,这是国内外唯一使用先进的低电流高压脉冲对人体神经系统信号进行干扰控制的抓捕手套,其成本只有外国电击枪的三分之一。

该手套还有一个突出优点,就是杨云龙首创的触压开关控制与可调节的脉冲模式相结合,确保使用者可以调节电击模式和控制电击时间。民警在使用该手套捉紧嫌疑人手脚时,利用低电流高压脉冲对其肌肉神经进行干扰,使嫌疑人被手套控制部分的肌肉收缩痉挛,2—3秒内失去反抗能力。由于脉冲控制通常只作用在手脚部位,远离人体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因此使用上比电击枪更加安全可靠。

经实战检验,普通的抓捕行动,往往需要3—4名警力才能顺利完成,装备了这副手套之后,2名警察就能顺利将抓捕对象控制。根据基层民警反映:手套的实用效果非常好,节约了警力,提高了抓捕效率,特别适合在狭小空间,如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以及人员密集场所,控制抓捕嫌疑人或制止暴力犯罪分子时使用。他发明的脉冲抓捕手套,已经成功申请国家专利,正在申请国际PCT专利。


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

杨云龙笑谈,自己开发警用装备,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基层教官+工程师”的梦。

2003年7月,杨云龙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机车车辆工程专业,之后曾进入广州铁路集团当一名技术员。2004年4月他进入番禺警队,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后,成了一名实战警务教官。作为一名“工科男”,他一直没有放弃工科专业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硕士学位。担任教官这10年来,他积极发挥工科专业知识,一直潜心研究制作贴近实战的新型警用装备,并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他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的警用装备专利达到12个,正在申请的警用装备专利有6个,其中国际PCT专利1个。今年他在第二届粤警创新大赛市公安局的选拔赛中,一人就有两个警用装备科技创新项目进入大赛候选范围,被身边的领导和同事赞誉为“警用装备发明专家”。

科技创新无止境,杨云龙并没有满足现有的成绩。他表示,参赛不是最终目的,真正能提升民警的实战能力才是他发明创造的动力。他现在正忙于着力技术攻关一款性能更稳定、材质更舒适的加强版手套。他希望有一天,脉冲电子控制抓捕手套能广泛用于实战,获得更多战友的认可,为保护民警安全、提升实战能力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