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厅项目没做出产品已通过验收 合作方称只是废铁
一家企业在奥一网发帖爆料称,公司和深圳大学申请了广东省科技厅一个产学研项目,如今产品没有做出来,项目却通过了相关部门验收,认为这个过程中有问题,“一堆废铁是如何通过验收的?”另外一家协作单位也表示,“如果对方的人不在,就开不了机”。
对此,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回应称,该项目已经按照流程完成验收,上报给广东省科技厅,随后通过了验收。而涉事的深圳大学负责教授也表示,项目已经完成,产品达到了相关参数。在其看来,后续的产业化是企业自身问题,而企业不愿继续投入才导致目前这种局面。
四方参与 “机器始终没有成功运转”
深圳市荷力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臧建鸣反映,2010年12月,他们公司与深圳大学合作执行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B090400553),项目名称为“环保包装材料(蜂窝纸芯)智能、高速装备及其关键技术研发”。
该项目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0年由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共有深圳大学、深圳市荷力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创造机电有限公司4个单位参与,其中深圳大学系承担单位。
合同书显示,项目完成后达到的指标包括:实现超高速(裁切800次/分)、实现蜂窝纸芯连续性生产。为“环保包装材料(蜂窝纸芯)”生产提供一种高性价比、安全可靠的数字驱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并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臧建鸣回忆,当时觉得深圳大学一定能够做好,此前参观了杜建铭教授所在的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于是放心地把项目交给了对方,并且给了第一笔55万元的资金,至此方才正式立项,希望项目能在2012年交出来。
合 同里约定,公司要去寻找场地,提供设备制造,而杜建铭教授负责研发,给杜建铭教授培养了几届学生,机器立起来了,但是始终没有成功运转,根本连接不了,此 后,杜建铭干脆也不来了。在具体合作中,臧建鸣所在的企业负责资金配套、提供专利、工艺条件及场地等研发条件。据他介绍,从2010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4年多,相关的机器设备趴在车间多年,早已成为一堆废铁。南都记者提出查看相关机器设备,不过臧建鸣表示,由于相关场地租期已到,机器设备刚刚被搬走,如 今已经看不到了。
验收通过
协作单位称被蒙在鼓里
臧建鸣表示,随后自己找到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反映情况,希望对方能够告诉实情,深圳大学校方也称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提出进行审计,但是由于还没有结题就不允许审计。臧建鸣表示,当时自己还询问了对方资金的去向问题。
臧 建鸣表示,随后给广东省科技厅打电话才知道,这个项目已经验收了,其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才看到项目验收通过的情况。广东省监察厅行政效能投诉网显示,该项 目已完成验收材料审核以及归档工作,并已将最终的验收材料以及验收意见返还给组织验收单位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与项目牵头单位深圳大学。
之后,在2014年12月11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深圳市2014年第八批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其中序号243项就是低碳环保材料蜂窝纸芯高速同步制备方法研究,验收结论显示为通过。
在臧建鸣看来,合同书第一项第四款规定载明,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的成果及形式要件为“生产装置样机一台、计算机软件一套、发明专利两项、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两项、论文两篇”,如今这些要件都没有完成,不应该通过验收。
在 另一家协作单位深圳市创造机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经理看来,承担单位是做了一部分工作,能够使机器动起来,但是规划的软件没有做成,没有达到验收的标准,各 项指标和操作界面都不够,从用户来说根本无从使用,如果杜建铭教授方面的人员在场,机器可能能运转起来,但是如果对方的人不在,机器就开不了机。
在孙经理看来,广东省科技厅委托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进行验收,协作单位也要同意,材料里应该有协作单位的说明,应该收集自己企业的意见并且盖章。此外,技术上也没有达到通过验收的标准。
臧建鸣还介绍,在深圳市纪委、深圳市监察部门的干预下,他们公司和深圳大学也两次召开见面会协调此事,希望具体负责的杜建铭老师认真履行合同,但是两次协调会也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市科创委
属一般项目,材料验收通过
对此,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负责人介绍,2010年,深圳大学和另外三家企业一起申报了广东省科技厅的一项产学研项目,但是并非通过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这个主管部门的渠道申报,广东省科技厅给了4个单位共30万元的经费。
该 负责人介绍,到了2014年,广东省下发了单子,通知深圳市有一些广东省的科研项目已经到期了,对于经费在100万元以下的就委托地方开展验收,其中就包 括深圳大学的这个项目。具体的审批过程是,这个项目的申报单位在广东省科技厅进行填报,省厅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如果相关材料齐备,就把单子发到深圳市科技 创新委员会组织验收。
该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一批单位,把他们验收的文字资料打印出来,交到科技创新委员会,按照不同专业组织不同的专家组进行验收。”30万元的项目属于一般项目,可以进行材料验收,也就是不需要面对面,只需要把相关材料交给3位专家组成员即可。
该 负责人介绍,按照广东省科技厅相关验收标准规定,只要完成80%以上的项目合同书的任务,就视为验收通过。根据深圳大学提供的材料,专家组认为通过了验 收,当天所有的材料汇集齐备之后,报给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领导审批,随后报给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同意了专家组的意见,通过了这一项目的验收。
“我们就是通知企业上交文字材料,通知专家组进行验收,把验收结果上报给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他们工作的角度来看,相关流程并没有任何问题。
深大教授 产业化是企业的事情
深圳大学杜建铭教授介绍,这一产学研项目中,是要生产一项高速裁切的产品,是绿色低碳环保的产品,目前生产线上可以达到每分钟200刀,如果达到500刀就有很高的效益,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这种设备,而合同中的目标是生产800刀的产品。
杜 建铭教授介绍,按照合同要求,企业做设备,深圳大学方面做核心控制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算法等等。“从2010年12月立项开始,我带的每一届研究生都 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中,大概有五六届学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机床的调试,推进这个项目的研发,基本上达到了800刀的目标”。
昨日,杜建铭教授现场播放了视频,其中显示,当机器运转的时候,机器显示的数据达到了799。其同时提供了一份由第三方机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杜建铭教授表示,检测报告显示该试验样机已经达到标准。此外,相关的论文和专利都有。
杜建铭教授表示,作为一个纵向项目,研发已经做完,一个项目结题了。企业肯定是要做产业化应用,产业化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但企业没有做这方面工作,是企业自己不作为,企业不想投入。
杜 建铭教授介绍,这一项产学研项目当中,4家单位总共申请了30万元经费,其中由深圳大学牵头,经费分配中,深圳大学和另外一家企业各拿了9万元,另外两家 企业各拿了6万元。不过,实际合作过程,4家单位不太好协调,由深圳大学统一进行调配,部分经费也转给了其他企业。
此外,据杜建铭 教授介绍,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申请的8万元配套资金当中,3.76万元也转给了其他企业。其提供的一份审计报告显示,除了一部分资金略有超出之外,其 他相关资金使用没有问题。对于臧建鸣所称提供了“55万元资金”的说法,杜教授表示,那不是这个产学研项目的经费,是属于另外一个项目的。
采写:南都记者 刘颖
争议焦点
焦点1项目是否已经完成?
在协作企业深圳市荷力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臧建鸣看来,项目根本没有完成,就是一堆废铁。在另一家协作企业深圳市创造机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经理看来,没有达到验收的标准,各项指标和操作界面都不够。
不 过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按照相关验收标准规定,只要完成80%以上的项目合同书的任务,就视为验收通过。专家组认为通过了验收,广东省科技厅 同意了专家组的意见,通过了这一项目的验收。深圳大学杜建铭教授也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研发内容,项目结题了。
焦点2验收通过有无违规?
协作企业深圳市荷力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臧建鸣表示,机器根本没有运转起来,根本不应该通过验收,怀疑相关验收环节隐瞒了真相,使得科研资金蒙受了损失。
对 此,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负责人表示,由于是广东省科技厅的产学研项目,他们的工作就是通知企业上交文字材料,通知专家组进行验收,把验收结果上报给广东 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同意了专家组的意见,通过了这一项目的验收。从他们工作的角度来看,相关流程并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还认为,研发和产业化不是一回事,很多实验结果都能做出来样机,但是企业无法产业化,这是属于后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