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科技系统腐败频发 怎样管好“科技钱”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巡视员张明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这是继该厅原厅长李兴华、原副厅长王可炜,原广州市科信局局长谢学宁之后,广东科技系统又一名落马的厅级官员。至此,这场近年来“涉案人数最多、涉案范围最广、涉案金额最大”的科技领域系列案件涉案人员已超50人,引发了社会对于科技经费管理体制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和反思。
从案件侦查中,广州市检察院发现这类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科技资金项目的立项审批、发放使用,相关企业资质证书的评审、颁发以及高新科技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等环节。这其中凸显出四大体制漏洞:一是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部分岗位自由裁量权过大;二是重立项、轻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三是信息公开不充分;四是科研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失信成本过低。其中,利用体制中的巨大自由裁量空间,为行贿者谋取科研项目申报和扶持资金发放中的利益,是广东科技窝案的典型运作机制。这些问题,都亟待深化改革。
腐败密集出现,迫使广东科技系统从体制上、制度上反思、改进。
今年广东省科技厅的科技项目申报即将开始,而最新采用的“阳光政务平台”有望堵住过去不少漏洞,在科技项目的审批和资金发放环节上将更加科学、公正。“阳光政务平台”,是近半年多来广东科技系统一场旨在对旧有体制动刀子的“阳光再造行动”的一部分,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信息公开、双盲评审、权力制衡等,力图构建起“双向制衡、双重监督”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以案治本、去除病根,是我们的改革目标。”去年9月上任的广东科技厅厅长黄宁生说。首先是对内设部门和职能进行重构。前不久,广东省编办同意了省科技厅的内部机构和职能调整,标志着新架构基本成型:剥离规划处手中的部分项目审批权,专事负责总体布局规划、规则的制定、项目申报指南编订等;新增监督审计处,对项目立项、资金发放和产出进行后端审计监督;这一头一尾中间,是各大业务处室,负责项目具体运作。
这样就形成了规划、业务、监审3个环节互相的“双向制衡”。在厅里,有驻厅的纪检监察室;未来,准备吸引厅外的“两代表一委员”、行风监督员和社会公众参与,形成内外“双重监督”。“权力分离,相互制衡,大大压缩了业务处室在项目上的自由裁量权,也就压缩了寻租空间。”黄宁生说。
如何消除传统的行政化定项目、分资金的弊端?
广东省科技厅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理对具体项目、技术和产品的参与和干预,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第一项行动,就是调整科技经费使用方式,改变以往“事前评审立项并无偿拨款资助”的单一科技经费投入模式,加强以科技金融为主的引导性投入,利用市场化机制筛选项目、评价技术、转化成果,撬动风投、创投、信贷等金融资本共同投入科技产业。
今年,广东选择在发光二极管等一部分产业率先试行项目资金股权投资,委托直属国企粤科金融集团,参股到10家企业。黄宁生说,“粤科是企业,它选投资项目一定是按照市场规律,所以它有很专业的团队,比我们处室里几名公务员、请四五个专家来选准得多。”
预防腐败,公开透明是“一剂良药”。新任广州市科信局局长马正勇表示,科技项目从指南发布到申报、专家评审、确定项目、项目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全流程公开,要把工作拿出来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