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落幕 “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出炉

28.05.2016  20:19

  

全国十佳科普使者

   南方网讯(记者罗予岐)5月28日,以“创新引领 共享发展”为主题的2016年全国科普大赛总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全国的18位科普精英在广东科学中心的讲解舞台上大展风采,生动诠释了科学的无穷魅力。经过激烈的角逐,姜舜(陕西)、胡小奇(重庆)、相雨彤(黑龙江)、孙安妮(湖北)、胡梓梁(厦门)、梁甜(西安)、傅育繁(厦门)、邹丽莎(四川)、王汝碧(北京)、华蓉(供销社)十名选手荣获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

   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职业非职业选手均参赛

  本届大赛较去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除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全国各地科普场馆的专业讲解员外,还包括医生、教师、民警、工程师、播音员、学生和志愿者等非职业选手参赛。

  世界第一款半自动手枪是什么,核电的利与弊有哪些,雾霭的成因与危害是什么,我们应怎样防治?古建筑彩画、泰雅琪贝朱衣、甚至是动物的同性恋行为···18位参赛选手使出浑身解数,将这些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科学话题与道具、音乐、多媒体等展现方式相结合,用幽默、通俗的方式演绎科学。选手讲解的选题不仅贴近热点、生动有趣、题材十分广泛,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

   评委团阵容强大 为选手一一点评

  总决赛的评委团阵容也十分强大,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仁怀担任大赛评委团组长,来自全国各地有关单位70位代表担任大众评审。此外,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公开,大赛专门设立了监督组,对大赛评选工作全程监督。

  大赛评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认为,比赛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科普工作者的科普传播能力,还能促进民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科普工作中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才能实现民众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实现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同为评委的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徐蓓则向选手提出了一点建议与意见,科普讲解通常涉及大量的专业名词,选手在表达上还可以更清晰一点,不然概念和主旨很容易模糊不清。不要贪大求全,要学会抓重点,否则的话很容易顾此失彼。在展示方式上也可以更多样化现代化,除了解说本身之外,适当的增加一些视频、同期声、音光效、小实验可以大大的提高解说的感染力。

  作为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头活动,2016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4个代表队共计160名选手参加比赛,是目前我国参与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的科普讲解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