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拟引入手机测“心病” 30秒找到隐性患者
中新网7月24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心房颤动有可能引发慢性心衰竭及中风等的致命疾病,能否及早发现隐性患者对预防疾病至为关键。为此,香港大学医学院将联同医管局港岛东医院联网,在今年9月起,在5间医管局门诊并引入新仪器,只需短短30秒便可显示被检测者的心电图,再由医生诊断是否患有心房颤动,大大缩短以传统方式检测心电图的时间。这项为期2年的检测心房颤动普查先导计划,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及65岁或以上长者等的高危人士提供免费检查,估计共有6万人受惠。
根据港大专家推算,香港700万市民当中,约有7万人患有心房颤动,而及早发现心房颤动,能有效降低因心房颤动而引起的中风。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副教授萧颂华表示,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是心律不正的一种,“由于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比一般人高5倍,故希望透过普查计划,尽早找出500名至1,000名隐性患者,及早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治疗。
五分之一中风病人有心房颤动
萧颂华指出,根据港大华人心房颤动数据库中9,797个病人的数据显示,华人因心房颤动而引起中风的风险与西方患者相若,情况值得关心。此外,100名中风病人中,约有20名病人患有心房颤动,病人更有可能出现慢性心衰竭。
萧颂华又表示,为了减少患者因心房颤动而引发中风的机会,患者一般需服药治疗。他认为,患者服用抗凝血药“华法林”后,虽然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但有效降低因心房颤动而引起中风的成功率达52%,因此仍对病人较为有利,“若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需要进行手术。”
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助理教授陈栢羲医生指出,根据外国的研究数据,每167名接受初步检测的65岁人士,便有1人确诊患有心房颤动。他希望引入新仪器能把整个确诊过程缩短至一星期,减低病人在轮候期间中风风险。
3指按仪器 半分钟见心电图
这次普查使用的12部新仪器今年初从美国引入,合共价值逾8万元(港币 下同),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心脏检测器,能实时提供心房颤动的数据,再透过互联网传送予心脏专科医生作分析及诊断,有助减省诊症时间。用户只需用3只手指按住仪器两旁的金属片约30秒,电子荧幕便会显示该用户的心电图,准确度达99%。
新仪器除了操作简易,亦大大缩短以传统方式检测心电图的时间,因此新仪器相对方便快捷,简单易用。如患者被诊断出患上心房颤动,便会由诊所转介到港大心脏科作跟进。
医管局港岛东联网部门主管朱伟星表示,12部仪器将按到诊人流分配予辖下5间位于湾仔、北角、筲箕湾、西湾河及柴湾的诊所使用。他表示,这次是一个为期2年的先导计划,医管局会在待计划结束后,再仔细考虑是否扩大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