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P2P租车公司能否杀死传统租车业
寻觅中国经济好消息的投资者们,把目光投向了行情趋火的新领域—P2P租车。
6月6日,国内第一家做P2P租车模式的“PP 租车”获得了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清流资本跟投,融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5月底,拥有学大教育背景的宝驾租车刚刚宣布获得500万美元融资,原阿里背景的创业团队又推出了友友租车,并且已经快速完成天使融资即将完成 A 轮融资。
但PP租车最初并未吸引太多关注。“你们为什么要叫爱车汇?没人知道爱车汇是做什么的。”去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北苑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里,PP租车创始人张丙军要和同为清华毕业的美团网创始人王兴见面,后者的问题一针见血。爱车汇是PP租车最早的名称,来自于这家公司在新加坡的名字icars Club,但爱车汇听上去更像是一个车友俱乐部。
经历一场小型头脑风暴后,张丙军、王兴,以及联合创始人王嘉明、薛承坤共同定下名字:PP租车。“这样别人起码能够知道这是一家可以租到车的公司。”薛承坤向《环球企业家》说道。
可这家租车公司并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PP租车模式是:有闲置资源的车主把自己的车辆信息放在“PP租车”平台上,出租其空闲时段获得收入。而想要租车的租客则可以根据位置信息查找附近车辆,支付相应款项。其背后的逻辑是共享经济,类似美国的Airbnb模式。这家租房共享网站由著名硅谷风险投资家霍夫曼领投,目前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如果可以,我们愿把公司的所有办公用品都通过租赁方式实现。现在公司里的花卉,全是租的。”张丙军指着会议室旁边的一颗发财树对《环球企业家》说。他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张的设想是:一个资源消费经济下它的使用率是10%,这样的现象放在共享型经济下,一辆车5个人分享,它的使用率会提高到50%。在共享经济的模式里,微观层面一个资源单体能够承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会被放大数倍,PP租车的社会价值就是满足用户用车需求。
这可行么?把共享经济概念移植到租车领域,可不像租赁花草那么简单。PP租车要触动的是一个被经营百年的成熟体系。
改变
去年5月,当张丙军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后,他要做的事听上去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家交易量为零的公司,要让中国人保为它们推出一个名为P2P租车责任险的新险种。
这时,“清华”的身份又发挥了作用。同样经过校友的引荐,张丙军找到中国人保负责人,努力向他介绍自己在新加坡的运营模式,试图说服对方。“这个项目介于传统的租赁行业和传统的私家车已有的商业车险行业之间,它的风险也会介于这两者之间。而且比传统租赁行业风险低很多。”张丙军如此解释。
中国人保也明白,这个险种在起步阶段不会赚钱,但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未来。人保的考虑是,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在创新和对社会的改变、促进上,人保需要走在前面。此外,张丙军认为,目前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对于改革、创新需求非常强烈。他要做的事还是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PP租车的起点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当时,这家公司在十个月内就获取到1000辆车,7000千多的租客会员。而新加坡的情况与北京类似,获得牌照极其困难,养车成本又高,车主愿意尝试通过出租空闲时间方式获得经济收益。
“PP租车在新加坡有很好的运营经验,新加坡的保险可以做一些参照。基于这样的参照我们制订了国内的条款。”张丙军用几乎同样的方法,经过4个月,PP租车首先在新加坡设立了新险种。“最后中国人保经过北京分公司、总公司审批,到保监会的沟通,6个月的时间,终于通过。”说到这里时,张深叹一口气。他也做了最坏打算。“找人保如果不行,就去找别的保险公司。”
张丙军知道,对于一个新的行业,首先需要制定行业规则以解决人性之外问题。“中国社会在诚信度上落后西方很多。”在他看来,这只是社会的一面,他更看重中国足以支撑一个新兴行业的市场规模。PP租车做过一次统计:愿意将私家车出租出来的人,在新加坡占比是19%;北京、上海为17%。这些人的特性是20至40岁,中低收入人群,多数为2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车,车龄3年以上。“基于诚信、正能量的P2P租车在线平台,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张丙军说。
的确如此。中国的汽车短租市场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罗兰贝格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短租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10亿元增至2013年的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2%。到2018年,中国汽车短租市场规模将达到180亿元。
同为清华大学毕业的薛承坤负责产品,他要解决的是细节问题。“毕竟一辆车在中国的家庭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车主还是很在意的。”薛承坤表示。他举例,如果租客从PP租车平台上同样租一辆有涡轮增压的宝来和一辆没有涡轮增压的宝来,有涡轮增压当然省油,但保养费用也高。“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系数,让租到涡轮增压的租客多承担一部分费用。”
创业初期,在薛承坤的带领下,PP租车用两个月的时间研发了一款能够让租客“无钥匙启动”的智能盒。薛介绍,智能盒主要有三个功能:GPS定位、无钥匙开关门、自动计算里程。智能盒安装在私家车方向盘的下方。这个盒子可以追踪定位,车主能随时在手机App上查看私家车的行驶轨迹。如果租客超速,也会发出超速提醒。“如果一个用户超速三次,我们也会取消他的会员资格。”薛承坤说。
智能盒除了是一台行车记录仪功能外,还承担智能开关、计价器作用。通过内置的3G网卡与租客的手机相连,车主不用亲自送钥匙,租客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就能手机遥控打开车门。如果租客选择按照里程计费,盒子可以直接计算出价格和里程,方便了计价付费。“智能盒有一定门槛,别人复制起码要研究6个月。”薛深知中国创业土壤的山寨思维。
由于智能盒有“无钥匙启动”功能,张丙军希望尽量减少由此带来的法律风险。他把PP租车定义为一个社区型的P2P租车平台,即每个用户在租车之前需要经过会员认证,而且PP租车的会员认证系统和公安网和交通部的系统集成,可以检验租客身份证的真伪和驾驶证。“我们可以查每个人的案底。PP租车还与银联合作,通过线上做信用卡支付。这些做法与传统租赁行业相比,PP租车是独有的。”张丙军说。
在PP租车的平台上,用户之间可以彼此打分,以此形成信用评级体系。“我们有一个机制,就是优胜劣汰。如果真是有一些极端的、恶劣的用户影响到其它用户,我们会取消他会员资格。”张丙军希望长期建设社区,使整个平台的安全性越加完善。
竞争
让张丙军受益良多的还有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在红杉资本内部周逵主要负责TMT项目投资,他对PP租车最重要的建议是:大胆地往前跑,只要团队不散架就行。
“这个建议其实背后寓意很深厚,当前国内的创业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激烈的程度,大环境如此,由竞争推着往前走。”张丙军说的没有错,目前国内P2P租车行业已有宝驾租车等类似公司出现。
周逵希望张丙军快速建立行业壁垒,尽快把车主和租客两端的雪球滚起来。后者最初的态度有些保守。刚起步时,张丙军曾在先稳固北京市场再进军上海和广州还是先在其他城市布局之间徘徊。周逵的建议是:项目启动后,PP租车先在北京市场构建车主体系,然后可以大胆在其他城市跑马圈地。于是,张丙军决定迅速启动其他城市布局。
事实上,无论宝驾、友友、PP租车并无太大的差异化竞争。在PP租车看来,先发优势才是关键。PP租车上线时间在去年11月份,而宝驾则是今年5月上线。现在PP租车的车主超过4万人,宝驾车主在6000人上下。这种竞争正在呈现白热化。“我们好多车主都接到过其他公司的电话,大家都在争夺客源。”公关总监徐凡博告诉《环球企业家》。
基于此,价格战成为张丙军手中的一张王牌。PP租车的定价策略是,在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的平均价格上减少30%。张丙军最近调研结果是,传统租车公司的经济型轿车平均日租金在240元左右,所以PP租车定价160元上下。
几乎无差异化的惨烈竞争让人想起2010年的团购市场。彼时,由于团购市场并无太高门槛,千团大战局面涌现。而现在,能剩下的公司也只有美团、大众点评等公司。“砸钱一定是不可持续的,PP租车现在虽然跑在前面,但也追求精细化运营,不能盲目烧钱。”张丙军说。
是的,这是一个挑战,但并非难以取胜。王兴说:“最先做的公司不一定成功。但最先做的一波公司中,会有一个成功的几率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