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野外可见朱鹮数量已超50只

11.09.2015  12:21

2013年7月3日,由国家林业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秦岭以北朱鹮放飞仪式”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3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飞向天空,回归大自然。记者从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0日)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两年多的生息繁衍,秦岭以北的野外可见朱鹮数量已经上升到50余只,朱鹮的野外生存能力和自然繁育能力明显提升。
  朱鹮素有“东方宝石”的美称。1981年,陕西省发现了7只朱鹮,在此之前,人们已经近二十年没有见过野生朱鹮的身影。为了进一步扩大朱鹮的栖息地范围、真正摆脱濒危状态,国家、省野生动物研究人员从2012年12月开始历时半年,对秦岭以北多个地市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分析,认为铜川比较适合朱鹮生存,后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确定铜川为朱鹮在中国秦岭以北实施再引入工程的第一个试验区。
  2014年4月,野化放飞的朱鹮中有一对朱鹮先后顺利孵化出两只朱鹮雏鸟。这两只小朱鹮的顺利破壳诞生,标志着中国首次在秦岭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下取得朱鹮繁育成功,这也是“煤城”铜川在加快转型发展中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见证。2014年12月,为了补充野外种群,实现异地朱鹮种群间遗传基因互补、种群复壮繁衍,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省林业厅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楼观台林场)引进30只异地朱鹮个体,放入铜川柳林林场网笼进行适应性训练。
  为了保护好这些生灵,铜川市县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固定人员开展巡查监测。扩大巡查监测范围,增加监测巡查频次,重点监测朱鹮野外种群生存情况。二是重视繁殖期保护。对朱鹮筑巢的大树树干采取保护措施,周围搭建防护网,防止蛇类、黄鼠狼等对朱鹮幼鸟的危害。在朱鹮主要活动区通过监控摄像、布设监控点、严密监测,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安全繁殖。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朱鹮繁殖、活动区的森林、树木、农田、河流、库塘保护,严禁在朱鹮繁殖、活动区内进行干扰性大的生产活动,及时劝阻近距离观鸟及摄影等,减少人为影响。四是搞好疫源疫病防控。设立疫源疫病监测点?4个(其中:电子监控点1个,人工监测点3个)。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对朱鹮滞留时间较长的网笼和人工野外投食点,定期喷药消毒,切断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格食物定点采购和检验工作,保证食源安全。五是增强广大群众爱鸟护鸟意识。设置大型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宣传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朱鹮保护工作的通告》,宣传保护朱鹮的重要性,宣传朱鹮的特征、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保护知识,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朱鹮已基本适应铜川沮河流域气候环境,具有自行觅食、自主选择配偶交配、自行筑巢产卵、自行孵化和自行哺育幼鸟等野外生存能力和自然繁育能力,野外生存状况稳定。目前已野外成功繁育幼鹮16只,在野外经常能观测到的朱鹮50余只。中国秦岭以北朱鹮野化放飞在铜川取得的成果,已成为秦岭以北朱鹮野外繁育驯化的成功范例。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