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入学”开启外来工子女平等教育梦

23.06.2014  11:22

  ■徐剑锋

  本报报道,记者近日从梅县区教育局了解到,今年起该区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读小学一年级采取积分制,积分高者优先安排。

  随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增长,其子女就学问题日渐凸显。在教育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以父母学历、职称和参加社会活动等积分换得子女的入学资格,尽管条件有些苛刻,但未尝不是个次优选项。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工的努力和奉献。一方面要让外来工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扎根下来,必须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均等服务,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另一方面要让外来工“共处一地,共树新风,共创繁荣,共保平安”,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让他们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积分制”入学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契合点,不仅开启了外来工子女的平等教育梦,更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让积分制入学走得更远,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的公平合理和操作执行的阳光透明。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加紧完善入学政策,细化积分标准,健全指标体系,切实防止功利化。在笔者看来,凡是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体现贡献价值和促进文明的,都可以纳入积分考核中。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考评机制,既要严格把关和监督积分操作,确保分值公开公正加减;又要完善“黑名单”预警机制,对违法乱纪的外来工“一票否决”。再者,还应建立完善的入学体系,让申请、公示、就读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交易,有效维护积分制入学的公平性和信誉度。

  只有这样,积分制入学才能产生正面的叠加效应,既保证每个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快乐读书,真真切切地受到礼待、得到关爱,更能“倒逼”外来工融入城市、遵纪守法,激发无限的城市自豪感和工作原动力。

  当然,解决好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还需从教育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等方面入手,切实把重心转到教育资源的公平有效配置上来。只有积分制入学的推进过程与教育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同步协调推进,才能承载“百年大计”的教育寄托,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