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污染防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啃下污染“硬骨头” 提升市民“获得感”

09.06.2020  21:11

蓝天、白云、净土,一个都不能少。水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周边土壤,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东莞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确立战时体制,抓住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环节,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和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也建言献策,全面提升执行力,敢啃污染“硬骨头”,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关键词1:断面水质

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东莞是广东治水攻坚战的主战场,全省9个国考断面,有4个在东莞。其中,共和村、樟村、旗岭断面水质仍然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和总磷。在过去一年,全市109条涌经过综合整治,水清岸绿,河道沿线又现岭南风光,成为周边市民健身平台和休闲好去处。今年,全市又打算完成不少于150条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晴天污水不直排、小雨不溢流,无垃圾围河,景观有所提升,力争所有内河涌消除黑臭。

市政协委员、市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陶谨对此充满信心,也坚定了治水的决心。全市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会商会后,石马河上游四个镇对照辖区内的问题清单,建立整治台账,实施销号式管理,推进治水工作进入“快车道”。与此同时,茅洲河、东引运河流域治水治污也按下“快进键”,迅速掀起治水治污工作新热潮。

在过去一年,石马河流域实施大兵团作战,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2000多公里污水截污管网;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整治淘汰了2万多家散乱污企业;全面推进全面河长制工作,整治3000多个入河排污口,堵住了偷排污水的漏洞。“三管齐下,石马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交出了一份见成效、见民意、见特色的成绩单。”陶谨如是说。今年1-4月,石马河旗岭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81.63%、78.00%,干流沿线9个断面水质均实现基本稳定达标。

以前都是污水直流,如今消除黑臭,石马河一年的整治成效,更坚定了陶谨治水的决心,也提振了全市打赢治水攻坚战的信心。今年是东莞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陶谨建议,全市坚持一盘棋大兵团作战,科学系统精准治理水环境,可以确保国考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

市政协委员兰建锋见证了东莞治水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认为,东莞治水思路清、措施实、干劲足、成效大。但治水是系统工程,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污染一条河涌,但整治一条河涌,恢复水生态环境,却需要无数人甚至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基本补齐了水生态环境的短板,但这些基础设施要发挥作用,不仅需要精准施策,更需要建立长效管护和监督机制。

兰建锋建议,全面排查地下污水管道的建设情况,加快推进已完工程的验收和移交运营工作,建立水污染防治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统筹管理,实时更新和监督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状况,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制定关于水污染防治设施营运阶段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项目营运效率,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市河涌长治久清。

关键词2:空气质量

优化工业排放VOCs治理

守护“东莞蓝”,全市在行动。

2018年4月,东莞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围绕能源、产业、交通等八个方面,制定32项蓝天保卫战强化举措,健全完善“1+N”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推动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显示,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东莞两次挺进前20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看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东莞空气质量的六项主要污染物,NO2、CO、PM2.5、PM10、SO2等五项基本得到控制,同比基本持平或大幅下降。但是,臭氧却同比大幅度上升,严重拖累“东莞气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麦耀钦表示,东莞对症下药,今年将聚焦臭氧治理进行攻坚,制定可量化、可核查的减排措施清单,督促空气质量核心控制区问题污染源完成整改,切实改善空气质量,还老百姓更多蓝天白云。

VOCs是形成臭氧的主要前置物,降低臭氧浓度的关键,就是削减VOCs企业污染物排放。针对臭氧污染,市无党派人士界专门调研,通过数据分析认为,东莞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未能完成既定目标的主要原因是臭氧超标。而臭氧超标的主因是动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排放大量VOCs。加上东莞夏季日照偏多、降水偏少,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导致臭氧浓度居高不下。

今年两会期间,市无党派人士界提交《关于优化工业排放VOCs治理方式的建议》,从源头削减、日常运营、科技监管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建议东莞工业企业参照国外VOCs治理技术手段,推广使用VOCs生物处理技术。相对催化燃烧设备,VOCs生物处理技术投入较小,吸附技术稳定性较好,后期运营维护成本较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物,适合在涉VOCs排放的中小企业中推广使用。

同时,积极推进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模式。当前,中小企业缺乏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技术和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难以配备相关专业人才。而推进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模式,让专业的团队集中精力为涉VOCs排放的中小企业提供设施运营服务,企业专心于自身企业经营。全面提高环保执法监管的科技手段,加大无人机、走航车、在线监控等科技监管手段的运用,提高环境执法监管的精准性,既能减轻基层执法的压力,也能有效监管VOCs排放状况。从而达到削减臭氧的目标。

关键词3:河长制工作

努力实现还水与民还岸与民

水很清,两岸有花,还有干净的绿道。”道滘镇流涌河畔,经常汇聚周边的市民休闲散步。

2017年,东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全面开启了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的水环境治理新征程。“河长制”推进“河长治”,成为治理河涌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699条河涌,设置市、镇、村三级河长共918名和三级湖长33名,招募民间河长447名、护河志愿者1195名。三级河长积极履行“认河、巡河、管河、治河、护河”责任,“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制度措施不断完善,全市四个国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河涌水质变清,水面变净,堤岸变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不过,道滘镇政协小组通过调研,却发现在推进河长制工作存在河湖治理总体规划性不强、管护长效机制薄弱、考核奖惩指标不能数据化等问题。不少河涌跨区域,涉及多个镇街。而将一项项治理任务下放到镇街,镇街再一段段分包给村,分段式、碎片化的治理,看起来能够明晰每段河涌的治水责任,但区域交界处存在权责利边界模糊、上游污染影响下游治理成果、治理盲点等问题,河道整治欠缺总体规划,没有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垃圾围河”等问题层出不穷。

为此,道滘镇政协小组建议河涌治理全市一盘棋,完善河湖治理规划,做好治水工作的统筹谋划和治污工程的整体布局,完善全市“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构建市镇协调联动机制,建议由市城管部门统一管理外江保洁工作,属地镇街积极配合。加强全市河道岸线控制和规划,出台市级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河长制信息化建设,完善“智慧河长”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巡河轨迹、问题处置、群众投诉等功能,提升智慧治水和精准治水能力。同时,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制度约束和道德教化,规范和指引群众积极参与河湖管护工作。

市人大代表祁树基告诉记者,今年他将聚焦河道管理建言献策。同是东江及东莞运河梨川段河长的他,近年来不仅见证了东莞治水的成效,还积极参与到治水工作中。每周,他都会到所负责的河道巡河2-3次,为东莞治水贡献自身的力量。祁树基表示,近年来,我市加大在人力、财力的投入,推动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明显增强。但要进一步巩固东莞治水的成效,不仅要发挥好各级河长的力量,还要凝聚各方的共识及力量,从完善长效机制、强化执法、加大宣传等渠道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道管理的长效机制。

全媒体记者 周桂清 伍江/文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