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重跋涉瓶颈待破

22.12.2014  21:55
校园足球 积重跋涉瓶颈待破 ——来自广州足协的校园足球报告(下)

校园足球开展五年,广州足协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在广州市体育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均洪看来,师资紧缺、场地制约和经费不足是目前校园足球的三大难题;青少年足球苗子的足球专业上升通道不畅,也制约着广州足球人才的未来发展。

  校园足球硬件先天不足

  令“彭伟国们”却步

  刘均洪透露,学校的硬件设施是最突出问题。304所足球推广学校中,有近200所学校没有完整的场地,甚至连小型的五人足球场都没有;很多学校只有水泥地,小孩踢球确实存在受伤的隐患。在老城区的一些“麻雀学校”,基本上只有一个篮球场。“没有场地,校园足球就无法开展。每次上课组织学生到外面的场地去,来回车费、交通安全等也是问题。

  师资紧缺也是目前广州校园足球遇到的棘手问题。广州市足协今年9月份招募的26名教练员中,并没有外界熟悉的原广州太阳神队球员。刘均洪表示:“我们是公开在社会上招聘的,彭伟国等原太阳神球员很有名气,如果他们愿意加入这个队伍,那么影响力就不得了。但他们没有报名,我们也不可能硬拉他们进来。我们会通过搞一些校园足球活动请他们出席,这也是一种推动。

  人才、场地都不足,原因之一是经费不足。据悉,广州校园足球的推广经费依然有很大缺口。刘均洪介绍,广州市政府今年找到了富力地产,后者每年出资200万元,冠名广州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刘均洪说:“现在,广雅、华附、省实、东风东、执信、培正等中小学名校已陆续加入到校园足球的队伍,相信广州的校园足球肯定会开展得热火朝天,对家长、孩子的吸引力将更大。” 

  苗子不少但机会甚微

  酿广州足球瓶颈

  这几年,广州职业足球风生水起,但广州籍球员却鲜有出彩。刘均洪承认,广州足球如今确实遇到了瓶颈。

  广州市足协最近几年往恒大输送了近50名青少年苗子。这些广州球员鲜有出场机会,无法得到高水平的竞赛平台。叶伟超、杨一虎、陈建龙等昙花一现的球员也已慢慢消失在众人视野中,“这些苗子基本上浪费了,”刘均洪遗憾地说,“我们也觉得很可惜,但又无能为力。恒大的起点太高了,队中一些国脚都要坐板凳,年轻球员哪有出头之日?”刘均洪称,廖力生算是特例,也非常幸运,“运动员都是经过竞赛才能成熟的,不是单纯靠练就能提高的”。

  无独有偶——最近三年在全国赛事中所向披靡的市足协U17队,前两年整体卖给了富力,但是这批人现在甚至连预备队都进不了。“这些球员如果再没有机会上场比赛,可能又要重蹈覆辙了。我们多次跟恒大和富力的高层沟通过,但是没用。他们也有难处,高投入肯定想有高回报。

  市足协也曾想过自己组队打中乙联赛,“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很难实现!我们的经费有限,政府不可能每年给那么多钱。我们多次向富力提议,让他们注册一个俱乐部打中乙,通过两三年的锻炼,能胜任中超的就招回去,以后就不需要费尽周折,花高价钱去买外面的球员了”。

  校园足球主导权交接

  足协甘当配角

  多年来,刘均洪一直负责广州足球青训工作。2009年“校园足球”开始试点推广以来,他也一直具体负责。今年,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教育部门成为校园足球的主导机构,体育部门从主角变成了配角。

  广州市足协如今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刘均洪回应道:“一是搞好教练员的业务培训,这是我们的强项,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二是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的情况下,发挥我们专业的能力,发现尖子、进行培养;三是协助教育部门,让竞赛体系更完善,这也是市足协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月,“2014广州市中小学足球推广学校体育教师培训班”在增城举办,两期培训教师多达120人,涉及120所学校,由李勇、乐敬忠、吕建军三位前职业球员、也是亚足联和中国足协的持证讲师亲自授课,这是广州市足协正在推动校园足球的工作之一。

  羊城晚报记者    林本剑  陈泳强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在惠州大亚湾举行
  2019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5月26日在广东惠体育局
梅州大胆实践打造“足球特区”
  广东梅州是我国著名的“足球之乡”,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