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博物馆,传承的聚合力

03.08.2020  18:44

7月14日至23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师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传统舞蹈教学研究基地”授牌及调研活动。此次活动是华南师范大学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预期基地建设目标开展的一次省内调研,也是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引领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积极响应与自觉行动。

华南师范大学“岭南传统舞蹈”于2019年11月由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作为全国第二批25个基地中唯一“舞蹈”类传承基地,得到了学校党委书记朱孔军、校长王恩科、副校长马卫华等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专门设置了由朱孔军主抓落实,学校科研处、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以及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协同管理,牵头部门负责人责任制,领域知名专家智力支持与行动引领的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共管共建组织机构。基地依托我校舞蹈学科十四年岭南舞蹈研究的丰富文本资料、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借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的支持与合作,开展了前期规划统筹、课程设计、社团建设、研创探索、学术交流等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此次为期十天的省内调研由基地牵头部门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海英带队,舞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王艺波等舞蹈系教师、硕博团队一行18人共同参与,以“深入民间、探寻文化、共筑传承”的行走方式,对粤北、粤东的清远市、韶关市、梅州市、兴宁市、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普宁市以及汕尾陆丰市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学习及交流座谈等。

图1:调研路线图

调研团队在城市与乡间行走的“路线”,与基地授牌的传承“路径”中,丰富了高校常态教学场域的创新想象空间,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力量。同时,内隐并构建了一个具有生命和审美力量的“移动博物馆”式的基地形态,这种随人而走的“”饱含着对华夏民族文化的敬畏,这种随人而行的“线”孕育着对千年艺术文脉的吟咏。

图2: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

此次调研也得到了省内各地县市行政、教育、文化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活动中,华南师大调研团队与各地领导在座谈交流中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存续、创造性转化的路径与方式,达成了基本共识。一致认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建设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传承优秀文化,不仅要有优质、先进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引导全社会民众对文化内涵的自觉理解与民族精神的自觉传播。

此次调研共建立了十个“华南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传统舞蹈教学研究基地’”,是岭南传统舞蹈形态与文化发展的点-线-面深化,也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 3: 连山小长鼓舞传承人赵朝雄在讲解动作

图 4:连南瑶族大长鼓舞鼓王唐桥辛二公带领小学生起舞

图5:华南师大师生与南雄市文化馆馆长于南雄梅关古道合影

图6:华南师大师生向当地英歌队演员学习潮阳英歌

图7:华南师大师生与汕尾文化馆、陆丰文化馆领导、甲子英歌传承人、陆丰钱鼓舞传承人合影留念

作者/通讯员:赵纯基 王晓兵 | 来源:音乐学院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