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大型剧本 解决粤剧“剧本荒”问题

21.07.2014  08:12
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带领调研组调研江门粤剧传承发展情况。杨树指出,今后将通过创作一批、移植一批,将有创作能力的粤剧团创作的大型剧本进行“移植”,解决“剧本荒”问题,满足各层次群众的需求。

日前,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带领调研组来到江门市,就粤剧传承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柯文仲陪同调研。

一年演出多少场?”“收入来源如何?”“剧团的艺术创作能力如何?”……在市粤剧团调研时,杨树详细了解了剧团的发展情况、艺术生产与创作以及传承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当了解到市粤剧团目前正处于改制时期,艺术创作和创新能力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比较薄弱时,杨树指出,今后将通过创作一批、移植一批,将有创作能力的粤剧团创作的大型剧本进行“移植”,解决“剧本荒”问题,满足各层次群众的需求。同时,他建议市粤剧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打响品牌,培养观众。

市粤剧团又称广东省五邑粤剧团,在“文革”期间,剧团被撤销,1978年10月,市粤剧团恢复建制。35年来,该剧团始终坚持立足本地,“送戏下乡”为基层服务,坚持既满足本地群众文化需求,又满足对外文化交流需要的“两条腿走路”办团理念。作为江门市唯一的专业艺术团体,市粤剧团的足迹遍及粤、沪、港、澳等地以及海外的一些华人社区。而目前该剧团还是事业单位,正在改制过程中。剧团的收入由政府差额补助、市场经营和企业支持构成。由于资金有限,该剧团在编排大型剧目方面能力还比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