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中 战略新兴板探寻“风口”

27.03.2015  16:40

  “新兴板是上交所从资本市场层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设立的新板块,重点服务已跨越创业阶段、经过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企业。”上交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总体框架下,新兴板将设置相对创业板较高的财务门槛或市值要求。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想与蓝图下,各个市场主体都在积极调整、主动探索,以便在新的市场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的调整方向之一是围绕市场内部分层,建设战略新兴板。
  近日,上交所在其举行的首次网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新兴产业板”有关方案已经上报证监会。从一年前首次提出到一年以来稳步推进,从市场初次听闻到业内呼声渐高,种种迹象表明,战略新兴板的定位已经愈加明晰,其落地的时间似乎也将不会太远。
  错位发展 新兴板不同于创业板
  在上交所的表述中,战略新兴板又被简称为新兴板。这是一个与“创业板”多少有些相互对应的名字,也使得业内对此颇有沪市“创业板”的质疑。
  不过,相关方面的初衷似乎并非如此。在去年两会期间,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正式提出《关于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议在上交所专门设立新兴产业板。
  此后不久,去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加证券交易所内部层次”,上交所即开始围绕市场内部分层、蓝筹股市场建设,并结合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开展研究,加快推动新兴板的建设工作。
  “新兴板是上交所从资本市场层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设立的新板块,重点服务已跨越创业阶段、经过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企业。”上交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总体框架下,新兴板将设置相对创业板较高的财务门槛或市值要求。可见,新兴板并不等同于创业板,新兴板将与创业板市场错位发展,共同服务于新兴企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据上交所透露,目前,新兴板有关方案已经上报证监会。事实上,在今年的两会证监系统见面会上,桂敏杰曾表示,上交所在新兴板方面提出要采用多元化的上市指标,比如“市值+营业收入+利润”,或者“市值+营业收入+流动性”等财务标准,还包括一些非财务标准的多元化,比如股权结构等公司治理问题。“任何规则都应随着市场的发展来调整,目前来看,简单地用3年连续盈利的上市指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但在主板方面,我们还是希望原则上维持盈利的要求。”他表示。
  “互联网+”助力 新兴板支持A股上市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社会大众普及了两个投资领域炙手可热的词汇——“互联网+”和“风口”。对比之下,今天的战略新兴产业板似乎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风口”。
  一直以来,A股市场都有未能留住优质新兴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遗憾。今年3月12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北京中关村调研互联网金融垂直搜索平台“融360”时,就提出希望“融360”等互联网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但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其他行业,互联网行业具有以“流量”为核心、企业较晚开始盈利、轻资产、研发和人员薪酬投入大等特点。早期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不发达,A股上市门槛较高,互联网行业受外资行业准入政策限制较多,很多互联网企业为了筹集发展资金,不得不在境外搭建“红筹+VIE”架构,筹集海外资金并在境外上市。
  不过,上交所始终关注着互联网企业上市问题。“随着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壮大,未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应无需搭建‘红筹+VIE’架构、筹集海外资金并在海外市场上市。对于这类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未来新兴板可以支持其在A股市场发行上市。同时,上交所也正在积极研究推动已经搭建“红筹+VIE”架构或已在境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相关问题。”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今年两会期间,桂敏杰表示,上交所将推动战略新兴板建设,吸引更多优势产业、新兴企业、新兴产业到上交所上市。
  此前,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也曾表示,战略新兴产业板和创业板的区别在于,创业板侧重于创业型企业,特别是规模中小、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战略新兴产业板则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跨越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他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板与新兴行业相匹配,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刘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