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汇率”与“保楼市”不可兼得?两者之争是伪命题

10.07.2016  09:59

原标题: “稳汇率”与“保楼市”不可兼得?两者之争是伪命题

  日前,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较上月增长约134亿美元,再次站上3.2万亿美元大关。尽管这为人民币汇率走稳增添了信心,但近期关于“中国面临‘稳汇率’与‘保楼市’两难”的观点却依旧难以消散。

  该观点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高估与楼市泡沫并存,宏观政策未来只能在“弃汇率、保房价”和“弃房价、保汇率”之间选择其一。专家指出,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并未考虑到无论是人民币还是楼市在根本上都取决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这一事实,因此“两难之争”显然属于伪命题。

   立论牵强难服众

  7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在解读外储数据时指出,外汇储备“稳中有增”,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的基本面仍然比较稳定,尽管有下行压力,但总体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较好。他表示,随着今年10月份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中国外汇储备会维持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也会相对稳定。

  不过,持“两难”观点者认为,如果房价继续上涨,资本将加速流向海外,我国外汇储备会被快速耗尽,届时人民币将大幅贬值并带来输入性通胀。如果要稳定汇率,则需要大幅降低房地产等国内资产价格以留住资本,或加大对资本流动管制。那么,中国真的面临这一“两难”困境吗?“一国货币汇率更多反映的是进出口商品交易情况和市场对该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楼市与汇率的直接联系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单纯将人民币汇率与房价作为焦点并过度联系,其立论基础本身就很牵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焕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张焕波进一步指出,一方面,人民币当前面临的贬值压力是阶段性而非长期性的,在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等外部冲击之下,这种贬值压力已经充分释放,目前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另一方面,目前楼市的炒作和过度上涨只存在于资源禀赋特殊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此外,目前房地产的存量也不支持楼市继续上涨。可以说,尽管汇市与楼市有一定联系,但其更主要是受各自市场规律的支配。

   转型步伐很矫健

  在关于中国经济的各种信息中,短期、局部的阵痛和问题往往比新经济增长的表现更为引人关注。

  “稳汇率”与“保楼市”之争其实就属此种类型。这无疑是不够严谨的。正确的做法是在观察到传统动力衰减、人口老龄化加速、外需疲软等问题的同时,综合中国经济新生肌体生成的速度、代价、态势等更多方面的信息,用长期、全面的视角加以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财新智库等民间机构此前发布的5月份中国新经济指数为30 .1%,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新经济正处于扩张状态。而今年前5个月的用电数据中亦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增长14.3%,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增长7.6%,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用电增长10.0%。可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十分矫健。

   长期向好有支撑

  转型阵痛辩证看,长期向好有支撑。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多位专家指出,从资金流动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或许呈现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但从根本上二者是否坚挺依然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而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足以支撑二者的向好预期。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看来,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确实有自己的体制机制以及结构性问题,但与基础设施普遍比较完善、城镇化已经完成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机会还非常多。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将让中国经济有一个比较好的长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