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岁康上线12天,超180万人投保
大洋网讯 12月以来,穗岁康成为广州市民手机刷屏和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保险话题。12月12日,记者从穗岁康的承保共保体获悉,截至12月12日18时,上线12天近187万名市民投保。
穗岁康是由广州市政府批准同意试点方案,广州市医保局指导设计产品内容,经公开招标选定4家商保公司共同承保的普惠型保险产品。记者了解到,成为市民热议的保险话题,首先是因为价格便宜,不管多大年龄,只要是参加广州医保的人,每年只需要180元就可以参保,与其他商业医疗险不同的是,60岁的人购买一份商业医疗险至少需要花上千元,而穗岁康则不同,即使80岁的人购买,都是统一价格,只需180元。其次,既往症照样赔付,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这是一般其他商业保险做不到的地方,而且没有等待期。比如某市民在12月购买了穗岁康之后,因为心脏病住院了,那么从1月1日开始,因心脏病产生的费用,用穗岁康就可以报销。第三理赔方便也是此次广州推出穗岁康的惠民亮点之一,买了穗岁康只要在定点医院就医,费用直接由医保结算,不用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非常方便。
市民关注的六大问题:
1.用医保卡为何不能给外地的父母购买?
市民黄先生反映,由于父母在外地生活,没有广州医保,尝试投保时显示“参保资格暂未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的自动校验”。出现黄先生这种投保经历的还不少,对此,承保共保体方面表示,投保人用医保卡可以为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及子女)购买,但他们必须为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或其他医疗保障参保人员。
2.“穗岁康”投保期在12月份及明年的1月份,不同的投保时间是否保费、待遇有所不同?
对此,承保共保体方面解答称,2021年度“穗岁康”的投保期为1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不论是12月份投保还是1月份投保,保费都是180元,但保障时间为投保次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也就是说,在12月完成投保缴费的,从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按规定享受“穗岁康”待遇。在1月完成投保缴费的,则从2021年2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按规定享受“穗岁康”待遇。因此,今年12月份投保将可以多一个月份的保障。
3.有既往病史可以参保(患病投保)?
据介绍,“穗岁康”不限既往症,无论健康与否均可以参保且可以理赔。投保“穗岁康”保单生效后,因既往症就医产生的医疗费用,可按“穗岁康”的待遇进行报销。
4.为什么个别参保人无法使用医保卡缴费?
“穗岁康”上线首日,部分参保人出现无法扣费的情况,对此,承保共保体方面提醒,职工医保参保人要确保医保卡里面有足够的余额;目前系统支持社保卡二代卡(有芯片的卡)线上缴费,非社保卡二代卡需要12月20日以后到指定网点缴费。“为及时参保,如果社保卡(医保卡)资金不足或非社保卡二代卡的参保人可使用银行卡缴费或微信缴费的方式。”
对于出现重复扣费的情况,承保共保体方面表示,部分参保人投保时由于种种原因,选择多种方式重复支付,导致重复扣费。后期,系统核对后将会原路退还多扣费用。
5.为什么部分本地医保参保人身份校验暂未通过?
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分两种类型进行区分。记者了解到,如参保人属于广州市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障人员、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障人员(白云、黄埔、增城、南沙),从12月1日起可通过扫码或在“穗岁康”“广州医保”“中国广州发布”公众号上参保缴费。而属于广东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障人员、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障人员(越秀、海珠、天河、荔湾、番禺、花都、从化)以及广州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自行管理的医疗保障人员,中央驻穗机关事业单位自行管理人员,则需在12月10日后按照“穗岁康”公众号上公布的指引参保。
另外,对于部分广州城乡居民不能成功购买的情况,共保体方面解释,须参加2021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到账后才能投保“穗岁康”。
6.“穗岁康”与市场上几十元其他商业医疗保险有何区别?
这是众多市民提出的疑问,实际上,穗岁康是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进行测算,以2019年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数据为基础,按参保规模250万人,并考虑参保人数逐年增长、医疗费用需求释放、年度医疗费用自然增长等因素,最终确定了180元的年度保费标准。
目前市场上几十元的保险产品,一般不承担所有或者部分严重疾病的既往症,理赔起点也较高,主要是对住院医保政策范围内经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费用的再补助,对于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医疗费用仅报销有限的特殊药品费用。
因此,虽然这些产品的保费不高,但保障水平较低,可以受益的人群范围很有限。
与市场上的普通商业健康保险不同,穗岁康参保时年龄、病史不受限,理赔时也没有任何既往病症限制。同时对医保目录范围外的自费医疗费用不限定病种范围,不限定自费药品品种,只要是医保目录范围外确为治疗所必需的合规药品费用均可纳入保障,解决患大病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也就是说,穗岁康虽然保费提高了,但同时保障水平较高,可以受益的人群范围也较广。
广州日报全体文字记者 陈丽莉
广州日报全体图片记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