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穷区落马最多领导是讽刺更是警示

22.10.2015  16:20

□阅尽

报载,据广州市纪委前日通报,从化区副区长谭文标因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此前,原从化市市长郭清和、原从化区委书记黄河鸿等已相继落马。至此,十八大后,3年间从化已有6名在任区领导被查,其中常委4人,居广州各区之首,而且也是近年全市唯一一个党政“一把手”均告落马的区。

这还不包括2014年5月通报被查的广州市质监局原局长梁建清,他曾在从化深耕29年,并官至从化市市长,是郭清和的前任。据称,梁的涉案也和他在从化任职有关,这也标志着从化前后两任市长都落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化为广州市经济最落后的一个区,在全市11区中,其GDP占比不到2%,一些经济指标均处于全市垫底的位置。但这样一个“穷区”的高层领导却接二连三倒下,不能不引起舆论的格外关注。

当下落马的贪腐官员多涉权钱交易,那么,一个“穷区”的贪官又靠何种手段敛财?从相关部门披露的案情看,这些人主要涉及插手工程项目、征迁补偿、人事任免等。可见无论地方“”富,落马官员的贪腐套路大抵相似,只是情节不同罢了。

在不少人心目中,贪官尤其是“硕鼠”常出在油水肥厚的地方,特别是那些权力炙手可热、含金量高或者财大气粗的机关,至于一些“穷乡僻壤”和清水衙门,则往往少人关注,以为即便出个把腐败官员,也贪不到哪儿去。

其实,从媒体近年的公开报道看,“穷庙富方丈”,“穷县走出富县长”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完全靠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也冒出动辄涉案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巨贪。此前落马的原从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纪章,就被指控涉嫌受贿400多万元。这也再次证明,只要缺乏有效监督,只要权力有变现的机会,贪欲和权力寻租的冲动无时无地不在。

一个落后地区,工作上不去,领导班子却频频出事,落马官员前“”后继,这种反常现象值得警惕和深思。有些地方的官场流行着一种偏见,以为官员的升迁往往与任职地或部门的“重要性”相关,在落后地方任职,就有种被冷落、“流放”的失意,所以,在这些地方任职的官员,要么抱着“过渡”心态,要么“破罐子破摔”,有的则干脆能捞一把算一把。这无疑助长了这些地方官场的贪腐之风。

加之,有些落后地区“天高皇帝远”,监督与监管的触角经常顾及不到,“一把手”一手遮天,什么党纪国法规则等全不放眼里,也令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恶化,加剧了官场的沦陷。许多民众有切身感受,在有些地方,越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官场越乌七八糟,吃拿卡要,公开索贿,不给钱就不办事,闹得民怨沸腾。

所以,一些地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滞后,看似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实则还是领导班子不力或出了问题。当主政官员大多忙着跑官买官,忙着为自己捞钱谋利,或安于现状,贪图个人享受时,又哪有心思搞发展呢?

最“穷区”却成为全市落马领导最多的区,无疑给人们一个警示,要想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还是先从整肃官场作风抓起。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