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梅州如何笑到最后

04.03.2015  13:51

  ■禺 安

  近日,知名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爆舆论。随后,南方日报全国两会“融小组”整理了环保部公布的2014年广东省各市空气质量数据、腾讯2014年城市空气质量年报等,推出广东21城“穹顶指数”排行榜,也在广东引起广泛关注。

  用柴静的话说,“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但显然不仅仅是她的“私人恩怨”。在许多大城市,雾霾已成为他们的噩梦,且这个范围还在扩大。幸运的是,笔者所处的梅州在广东21城“穹顶指数”排行榜中排名前六、“穹顶指数”四颗星,排行榜给予了“你的呼吸环境棒棒哒”的评价。但居安思危,尤其是笔者住处周围在建高楼施工不断尘土飞扬时,雾霾其实就在身边。

  据统计,梅州全年空气污染天数33天,重度污染天数有1天,中度污染天数1天,轻度污染天数31天。也即梅州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标天数达到了90%以上。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73.55%,梅州拥有上述优良空气质量,并不让人意外。近年来,梅州旅游产业风生水起,有的游客坦言是“奔着梅州的空气来的”。但梅州的空气质量能不能长期保持“棒棒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梅州会不会重蹈大城市覆辙?换言之,“穹顶之下”,梅州如何才能笑到最后?

  空气是没有墙的,我们不能阻止空气流通带来其他地方的雾霾。因此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据柴静的调查,雾霾的根治之策在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执法管理补位,这些均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此次召开的全国“两会”对此会否有所关注,我们拭目以待。

  对梅州而言,生态环境既是优势更是底线,承载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尤其在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潮中,诱惑很大。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效守住了“穹顶”的这片蔚蓝。但正如柴静的纪录片里各方的潜台词:守住“穹顶”的蔚蓝,谈何容易?这是需要制度、政府、社会、企业、个人都共同发力的“系统工程”。比如,明确对包括空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的执法主体,避免“多个婆婆管不住一个媳妇”;严把重污染企业引进关,抑住政绩冲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建设,加大对重污染源的有效管控;出台激励措施培育环境保护公益组织,引进环境监督第三方机构;每位市民都需身体力行,提升环保自觉,等等。

  穹顶之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柴静的纪录片唤起了更多人对环境的关注,值得尊敬。但敬佩不能泛滥,行动才能改善。守住“穹顶”的蔚蓝,没有他谁,就在你我,就在此时,就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