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再发招:空置房有5000万套?不可能!

12.06.2014  13:08

   网易房产讯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到2013年,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整体空置率达到22.4%,城镇空置房为4898万套。

  4898万套的数据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成为唱空中国楼市的又一力证。不过,昨日傍晚任志强连发5条微博,从其掌握的情况对该数据进行否定。

   有多少空置?

  网上许多人在发布城镇住房空置的数量。包括城市和全国。我没有统计局的数据,但可以从住宅竣工数量推算。自九八年开始房改计算,至一二年共竣工住宅九十五亿多平米。加一三年十一亿,约一百零六亿平米,约一亿一千万套住宅。其中房地产开发为六千七百万套。按九八年旧房拆除量二点四亿平米推算,十六年间约拆除三十多亿平米。净增约七十亿住房面积。按九八年的城镇化率计算,至一三年城镇新增人口约二点二亿人,折算为六千多万个家庭。其间年结婚与离婚新增的家庭量为年800万对结,300万对离到年1300万对结,380万对离。按城乡对半计,城镇新增约七千万个家庭。(当然不一定都有独立住房)可以肯定城镇新增家庭住房户数,要超过新建住房套数。五普与六普调查数据中一代人单独居住的比例从27%上升到38%,提高了11%。仅此就增加三千多万户家庭。从九八年计,增量就更高了。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即使计算上约非成套住房(住房成套率10年六普数力76%)户套比为1:1.01。因此绝不可能有5000万套或更多的空置。如果说小城镇中有较长期无人居住的住房,或许是全家外出打工,但这是他们的根。不可能放弃的根。(我家过去的保姆就是如此。)

住房自有化率

  许多人在网上自行公布住房自有化率。但与统计局的数据差距很大。我公布一个2010年的数据。许多人认为每年新增住房很多,住房自有化率应年年上升。但实际上是年年下降。因为家庭分裂速度大于住房自有化速度。即每年新增的家庭数大于商品房供应数。分子,分母的变化导致住房自有化比例下降。尤其是城市之间的差别巨大。原有分配制时的基础不同。保障的情况也不同。

最高与最低的十个城市。

  当无法查清完全空置的情况时,我们用拥有第二套住房并偶尔居住的情况类比空置。因此用了个词叫"空屋率"。也由此可以推算出全国城镇中的空屋情况并不严重。同样无法推算出几千万套的空置。深圳的空屋率更是较低的水平,更不可能85%的空置。

谁拥有第二居所

  有多少人拥有第二居所?这也许和空置相关。但没有第二套(或以上)用什么建立出租市场?拥有第二套住房的并非都是购买的,并非都是高收入者。拆迁,福利分配,都可能变成多套房。按统计收入分级的七分法分类的人群,分别拥有不同比例的第二套房。中等偏上收入组的人群中拥有第二居所的比例较高。用于出租的比例为62.3%,偶尔居住的占25.6%,其他可能当经营用房,库房,或空置。这个比例大约是16.2%中的17.9%,约等于2.89%。这也是个可以参考的数据。

最好别只用人均面积说事

  许多人总用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计算,认为住房总最已经满足需求了。却不知道城市间的差距巨大。上海被称为是中国一线的大城市,却不知道其户均住房建筑面积在三十五个大中城市中倒数第二,全国七十个城市中倒数第五。从户均中可知中国城镇住房大多是低水平的维持型。美国1950的户均为950平方英尺(户内面积)2000年为2260平方英尺,2005年为2436平方英尺。奥地利户均住房3.2间,芬兰户均住房3.6间,法国户均3.8间,德国户均4.5间,美国户均5.6间,中国户均大约只有1.7间。这种住房水平仅按人均面积一个指标计算是不够的。更别提只有5%的住房有热水。不到30%的有燃气。不到40%的住房有卫生间了。。。。难道这些都不应改善?

本文来源:网易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