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落实“空调不低于26℃”关键在提升节能意识

06.08.2018  13:02

  ■ 杨朝清

  有媒体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获悉,受持续高温影响,截至8月1日12时30分,北京电网负荷已达到2306.4万千瓦,再创新高。国网北京电力呼吁保持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

  空调是人们炎炎夏日不可或缺的“避暑神器”。按照相关规定,除了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外,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但作为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这项规定在执行中却打了折扣。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我的空调我做主”,想开多少度就开多少度。在一些商场、餐厅等公共空间,不同的消费者对空调温度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空调温度越开越低”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

  相关调查表明,夏季空调温度每调高一摄氏度,耗电量就能节省7%—10%。换言之,“空调不低于26℃”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环保账;每个社会成员要看到个体的细节推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只不过,违规成本低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空调温度设置在不少时候依靠的只是人的自律,让“空调不低于26℃”成为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去年暑期在台湾某高校访学时,从炙热的室外走进教室的我就赶紧寻找空调装置并打算开启“低温模式”,却发现这个装置只能设置26℃及以上的温度才能开启运行。我们不妨借鉴该类似做法,通过科技手段,倒逼节能环保。

  诚然,“空调不低于26℃”,罚款手段、技术手段可能有一定成效,却不是治本之策。相关规定要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提升民众对节能环保的价值认同,让节能环保成为受赞赏的文化格调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