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空间将“大变身” 让服务区“讲”广州故事

05.09.2020  10:53

大洋网讯 长凳错落摆放、树木形成一片阴凉、运动主题的背景墙动感十足……桥下空间迎来“大变身”,黄村地铁站A出口对面的口袋公园受到附近街坊好评,“不仅改善了原来的环境,也可以在这里休闲纳凉。”此处原来出现周边维护管理不足、桥底建筑垃圾乱放等问题,而“变身后”的桥底空间不仅干净整洁、焕然一新,还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鹤涛 摄

除了将推进广州环城高速桥下空间改造,部分收费站、服务区也将迎来升级改造。近日,广州交投集团与国际设计机构合作项目推介会在穗举行,共推出包括收费站升级、服务区改造以及储备地块开发等58个项目,投资总规模超5000亿元。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董事长邓文中以及17家国内外设计机构出席会议,并有11家设计机构代表与广州交投集团现场签订项目设计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了解到,会议推出的合作项目具有“交通+”特色,除了收费站升级、服务区改造等37个交通设计项目,还有21个聚焦储备地块开发和城市空间活化利用的实业项目。据广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不断强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主业优势的同时,探索“交通+”的发展新格局,推进加油站、服务区经营开发,桥下空间开发、高速公路广告开发等多项市场业务。

桥下空间改造为环城公园

总长度约60公里的环城公园改造项目通过“环形交通+城市服务+公共开放+园林体验”探索绿色集约开发模式,穿越广州越秀、海珠、荔湾、白云、天河区域新老城区,桥底可设计范围约80万平方米,以“好用、好看、好管”为标准,实现存量空间高效率利用和城市形象高品质提升。记者了解到,环城公园改造项目采取景观植入、轻便建筑、城市缝合、产业活化和艺术介入五大改造策略,将环城高速桥下空间的灰色地带转变为集“环形交通+城市服务+公共开放+园林体验”于一体的“环城公园”, 通过利用桥下空间布置综合体育场、智能停车场、便民驿站,满足市民的多方面需求。

据悉,近期,广州交投集团先行开展2个试点,在环城高速奥体段桥下空间,以“P+R换乘枢纽”为项目定位,按照两廊四区四公园的总体布局,将该点位改造成为集汽车智能综合服务、口袋公园、文化长廊、交通换乘枢纽为一体的桥下空间优化提升示范点;另一个是在环城高速土华段桥下空间,以“体育+生活”为项目定位,结合周边文化特色及规划定位,以一条慢行绿道串联滨水广场、足球场、篮球场、便民文化广场等节点,改造成为集交通、休闲、观赏、停车功能为一体的居民生活新场景。

此次推介会推介的项目中,涉及4个环城高速桥下空间环城公园项目,并以社会公益、叠加联通、跨界融合、多元增色、可持续利用为规划设想,以期结合地块特色、融合多种业态、形成多个网红打卡点并设置社会公益及便民服务设施,立足服务于民。

推进收费站升级改造

在高快速路运营领域,此次推介会推介了15个项目。记者了解到,广州交投集团已建成通车高快速路15条,总里程699公里,集团范围内收费站共计88个,并且正以提升广州城市建筑风貌品质为目标,推进门户收费站升级改造工程。

据广州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集团管理的服务区整体定位为广州城市名片,将每个服务区与当地文化和产业相融合,服务区的设计充分体现地方建筑风格,采用差异化视角让每个服务区“讲述”一个独特的广州故事。

此外,推介会上提到,广州国际物流产业枢纽项目作为国家级重大项目,定位为“通道+枢纽+产业”的国家级生产服务型物流产业枢纽示范区,建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核心物流支点,将引领广州物流业整合提升,引导高端产业落地,带动地方投资约900亿元,推动广州、增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广州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梦谦 通讯员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