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过度恐慌无助逃生
不久前,一名女乘客突然晕倒在广州地铁二号线列车上,慌乱中有乘客误以为发生暴力袭击,因此向两边的车厢跑动,有乘客因此而跌倒受伤,此事件也造成列车晚点。
在暴恐事件多次发生的背景下,这种“惊弓之鸟”式的群体恐慌已在地铁上多次上演。本月上旬,“北上广深”四市的地铁就发生了6起群体恐慌事件。有的是乘客误将列车空调烧焦异味当成“着火”,有的是乘客上错车一时激动解锁紧急开门装置,有的是在地铁站打架引起其他乘客恐慌骚动,有的是乘客在列车上癫痫发作引起“集体大逃亡”。这些本来是平常的事情,但经过乘客盲目放大,却引发群体恐慌事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从心理学角度,在公共场合,如果出现集体跑动、尖叫等现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跑,这种反应被称为群体无意识蔓延。虽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表明,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并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过度恐慌导致骚乱造成的。
事实上,在突发事件中过度恐慌乱跑乱窜无助逃生。相反,每当重大灾害或暴恐事件发生后,“保持镇定”是媒体和专家后复提及的逃生要诀。在乘坐地铁时遇到突发事件,更应该保持镇定。地铁每天的客流几百万,一列车载客上千人,车厢又是全封闭环境,倘若有不明真相的乘客“听风就是雨”并引起群体恐慌事件,很可能会导致严重踩踏的群体性伤亡事件。
既然“乱跑”不一定能保命,还可能会加剧伤害程度,那么,当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我们不妨尽力保持镇定。比如,可选择站在相对安全的位置,仔细观察、理性判断,不盲从,不听谣,不信谣。另外,要掌握科学的逃生技巧。假如事件发生在半封闭的地下空间,要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紧跟现场指示标志方能做到有序疏散。假如事件发生在全封闭的列车车厢,与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获得指引尤为关键,可以通过地铁列车的紧急报警按钮与列车驾驶员取得联系,及时将情况传达,为司机作出应急指挥争取时间和提供判断依据,是停靠前方车站再作处理还是隧道中停车疏散更迫切,列车驾驶员会作出一个较科学合理的判断。这比盲目恐慌“乱跑”,迫使列车隧道紧急停车,延误逃生时间更合理更高效。(黄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