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立案登记制实施一月未见案件井喷 误读改革“三无”当事人趋多

05.06.2015  13:38


广东立案登记制实施一月未见案件井喷  误读改革“三无”当事人趋多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  法制网记者  章宁旦  本报通讯员  代小静  黄义涛

 

“我被狗咬伤了,请你们给我做主。”李某来到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立案窗口,要求立案起诉,但李某却两手空空,没有起诉状,也没有任何诉讼材料和证据,连自己要告谁都不知道。

 

东莞第三法院立案庭负责人张伟称,自5月1日正式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东莞第三法院的收案数量并没有增长,倒是这种无诉状、无证据材料、无明确诉讼主体的“三无”当事人日趋增多。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这一现象在广东较为普遍。因对“凡状必收”的误读误解,许多当事人不管自己符不符合立案的法定条件就跑到法院要求立案,导致盲目打官司现象比较突出,给法院带来较大压力。

 

收案数量基本持平

 

记者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广东高院原本预计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后,全省法院案件受理量可能增长20%左右。但统计显示,全省法院5月受理的案件总数与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究其原因,该院相关负责认为:“这与广东法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探索破解立案难,司法实践中推行各种便民、利民举措,立案门槛比较低有直接关系。”

 

东莞第三法院统计数据显示,5月,该院共受理一审民事、行政案件1763宗,而去年同期收案数是2329宗;今年1月至5月的收案总数只比去年同期多了32宗。

 

张伟表示,虽然立案门槛降低了,但立案的法定条件并没有实质性改变,需要解决的是之前有案不立或服务意识不到位等导致的立案难问题,特别是一次性告知不到位,使群众来回奔波产生的诉累,这次改革更多的趋向是便民。

 

“作为收案大省,广东法院一直致力于解决立案难,积极探索各种便民利民措施。”张伟举例说,东莞法院2009年成立之初就开始实行一次性告知项制度,当事人来一次法院就能把材料全部备齐。

 

此外,东莞法院专门在立案大厅和派出法庭增设导诉工作台,根据当事人的动因和诉求,提供“点对点”服务;为涉军以及老弱病残孕等困难群体开设绿色通道,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服务;通过邮寄、网上立案等方式推行远程立案服务;创造性推出“指尖上”的便民司法,通过二维码生成器,把诉讼流程、文书格式等独立装在二维码里,群众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即可办完全部立案手续。

 

“今年5月4日当天,我们在立案大厅开设了自助立案区,配备了电脑和快拍扫描系统,并有专员对当事人进行自助立案指导。”张伟介绍说,通过这些举措,近年来东莞法院90%的案件实现当场立案,今年5月以来更是达到96%以上。

 

倒逼法官提高素质

 

张伟透露,5月4日以来,前来申请立案的"三无"当事人每天少则四五宗,多则十来宗,仅5月26日一天就有20宗,其中有11宗案件的当事人没有任何诉讼材料。

 

据张伟介绍,一名20多岁的女子与网友发生一夜情致孕,怀孕后与另一名男子结婚。在孩子出生后,丈夫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两人因此离婚。为了给孩子上户口,该女子来到法院申请立案,请求法院确认孩子与父母亲的身份关系。

 

因为是一夜情,女子只知道孩子亲生父亲的网名,并不知道其真实姓名,也无法提供任何诉讼材料,根本没法立案。法院耐心解释后,这名女子仍旧表示不理解,悻悻而去。

 

据统计,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梅州两级法院共受理一审民事、行政案件896宗,相比去年同期立案785宗增长11.41%。

 

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梅州法院在立案大厅醒目位置悬挂了《立案登记必备材料须知》、《立案登记流程图》等导诉材料,并且编订了一套实用性强的诉讼指南和诉状样本向群众发放。利用电子显示屏、展牌、宣传册、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展开宣传,让更多人正确理解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目的。

 

不过,没搞清情况就盲目来法院打官司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梅州中院立案庭庭长陆宝华表示,案件数量的增长没有给法院带来什么压力,头疼的是群众对立案登记制的误读误解。

 

陆宝华说:“立案有法定条件,必须要有诉状,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有明确的被告。但是,一些当事人听说法院开始实施立案登记制,就误以为法院对任何案件都无条件立案,导致拿着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材料要求立案的当事人已接近正式立案的数量,法院的工作量增加一倍以上。”

 

“实行立案登记制后,立案窗口的工作量大量增加,需要面对的当事人更加复杂,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立案工作,还要做好释法引导。”张伟表示,这对立案窗口是一种考验,也将倒逼法官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法制网广州6月4日电

 

 

 

(责任编辑:杜淑琴)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