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比奉献 党员先锋展风采

02.07.2017  06:43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党员干部成为创先争优的中流砥柱,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他们兢兢业业、奉献在先、冲锋在前,时刻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今天是“七一”建党节,本报推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特别报道”,聚焦我市四位不同战线不同领域党员干部的奉献事迹和时代风采,展现新时期不同行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贡献绵薄力 搜集苏区史

  “处在党校的工作第一线,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张明湘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

张明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连志城 摄)

  党校是党对领导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阵地,市委党校每年都会迎来大批学员。“张老师是党史党建教研部的工作带头人,又对中共党史、党的理论有自己的潜心研究和理解掌握,授课很受欢迎。”市委党校副校长李爱平告诉记者,张明湘不仅要在党校里给主体班学员上课,还经常受邀到市直各单位授课宣讲,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但张明湘一直乐在其中,“在我看来,党史属于政治理论范畴,同时也是一门科学。能把自己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所得、党建工作理念传播出去,这就是作为一名党校教员、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所在”。

  在此期间,张明湘还策应梅州全境“申苏”工作。2012年前后,他和各级党史研究室、老促会同志一起,多次走访全市的革命旧址、寻访革命老前辈,搜集、整理梅州原中央苏区革命史迹的重要证据、材料。2013年8月,随着梅江区、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成功“申苏”,梅州全市八县(市、区)全部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范围。“能够参与这项工作,为梅州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高兴。”张明湘说。

  早些年,梅州的很多红色历史资源都在“沉睡”之中,张明湘和不少党史工作者一起完成了对梅州红色遗址考察、复建、布展工作,比如南方工委旧址、红色交通线、古大存故居等。张明湘说:“通过党史工作者的研究、考证,唤醒沉睡中的红色历史资源,进一步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宝贵的红色历史资源对当代共产党员的教化作用,从而有效打通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脉络,用历史的经验更好地服务现实。”(刘晓娟   钟妃彬)

  ■市委办驻村干部巫万忠带着感情去扶贫为群众做好事实事

  甘做老黄牛 勇当领头雁

  “冒着台风驻村,带着感情扶贫。困难发生时,应责无旁贷,尽职尽责;群众需要时,当义无反顾,尽心尽力。”这是市委办驻梅县区松口镇富坑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巫万忠发表于6月13日的微信朋友圈消息。当时富坑村受强降雨影响,江河水位急剧上涨,巫万忠坚守抢险救灾一线。

巫万忠到贫困户种植的柚园了解柚果的长势。(高讯 摄)

  大学毕业后,巫万忠就一直在机关里工作。参与驻村扶贫工作,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带动富坑村群众脱贫,他结合村里实际和群众所需,谋划了一批项目:搞特色种养、引扶贫资金、建文体广场、搞农田水利建设……

  “他是个‘拼命三郎’,白天走访群众,晚上整理材料,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围绕‘扶贫’转。”富坑村干部邹小葵说,去年夏天,巫万忠因为走访群众时中暑,半夜送医院就医。打完点滴后,第二天又赶回来主持召开村民大会,让大家都对这个刚来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心生敬意。

  “扶贫时间有限,群众利益无小事,希望能为群众做最多的事情、最好的事情。”巫万忠说。在他看来,作为扶贫工作的“一线总指挥”,首要工作是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谋发展。记者在巫万忠的电脑里看到,自驻村以来,他坚持写扶贫日记,已约有350篇。他说,这些日记是启发他工作思路的“源泉”。

  “巫书记来了以后,村里变化相当大。如果十分是满分,我给他十二分。”贫困户杨六珍告诉记者,巫万忠是个大忙人,每天都在为村里和群众的事情奔走。他做事有思路,做的都是便民利民的好事。据统计,目前投入富坑村的各类帮扶资金累计达到700多万元。在去年底扶贫工作现场检查考核中,富坑村以全市第一的满分成绩通过。

  “我们要带着使命去扶贫、带着资金去扶贫、带着感情去扶贫、带着目标去扶贫,扎扎实实把贫扶,真真切切把民亲。”巫万忠说。(王玉婷)

  ■梅县区城东镇退休老党员朱锦铨退而不休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余热

  大手牵小手 爱心暖童心

  “少年强则国强,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兴旺,意义重大。我作为一名党员,要义不容辞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贡献力量。”已有46年党龄的退休老党员朱锦铨说。自1999年从一家煤矿企业退休后,朱锦铨被推选为梅县区城东镇葵上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多年来,他以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己任,率先在城东镇组织发起“大手牵小手”活动,呵护全村“幼苗”健康成长。

朱锦铨在整理农家书屋书架上的书。(高讯 摄)

  “朱老作为村里的老党员,多年来以身作则,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很多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我们年轻党员作出了表率。”葵上村干部朱利容说。2005年,城东镇关工委计划开展“大手牵小手”试点工作,朱锦铨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到学校、访家长,了解全村青少年的情况,并动员有能力的村民、乡贤、党员加入活动中,一对一帮教当时的梅屏公学12位需要帮助的学生,并与帮教学生共同制定帮教计划,制成小册子,签订承诺书。

  “我们日常主要是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失学儿童登记造册,发现青少年有心理问题的,及时进行家访,跟踪帮扶教育。”朱锦铨说。

  记者在葵上村老年活动中心里的农家书屋看到,一个2米高的大书柜上摆满了书籍,基本上都是儿童读物。每天早上8时,朱锦铨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书屋整理书籍,为少年儿童收集和充实各种学习资料。为了满足孩子们读书的需求,他还不时自己掏腰包买书捐献给书屋。此外,朱锦铨还不时会以“五老”人员的身份,到学校给小朋友上思想道德辅导课,讲述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鼓励同学们勤奋好学、诚实做人,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李艳良  林丽妙)

  ■伊利梅州工厂年轻党员罗大康吃住在厂实干钻研

  最年轻主管 三年三级跳

  三年时间,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能做出怎样的成绩?伊利集团冷饮事业部梅州工厂的一线员工罗大康,用实干和钻研,率领多名一线生产员工组成项目团队,协助完成伊利梅州工厂产品质量稳定的优化改造任务。三年时间,罗大康三次被公司提拔,从一名车间员工成为公司最年轻部门主管。

罗大康毕业三年便成为公司最年轻部门主管。(林翔 摄)

  罗大康2014年从嘉应学院毕业后,应聘成为伊利梅州工厂的一名员工。罗大康通过主动学习和轮岗实践,逐渐掌握了各个岗位的技能。为掌握更多技能服务生产,他主动要求加入工厂项目组工作,吃住在厂,钻研项目工具方法与使用,同时结合所学的微生物专业知识,协助研究改善生产过程中产品微生物不合格问题。2015年,由于表现优秀,罗大康先后被公司提拔为车间班长、段长。

  在担任班长、段长期间,他先后培养了4名生产班长、30多名关键岗位操作人员。伊利梅州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罗大康能主动俯下身子倾听一线员工的诉求,积极帮助一线员工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困难,在他的管理下,班组人员流失率小、工作效率高。

  为更好地管控生产过程的微生物环境,提高产品合格率,去年4月,罗大康主动要求在项目组内组建质量专项改善小组,带领一帮车间员工通过改善工艺、流程标准化、设备改造等,彻底解决了生产线脆筒大肠菌群偶发的不达标情况。“其实工厂产品不合格率只有0.6%,但一年下来却有数百万元的损失。”罗大康表示,如今梅州工厂的产品合格率已达到100%。

  2016年,罗大康获评伊利集团“质量担当”奖,他带领的梅州工厂成型段车间被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称号。罗大康也再次得到提拔,成为公司最年轻部门主管。(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