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有毒 常见安全隐患有哪些?

30.05.2014  12:48

原标题:童装有毒

  新华社发

  “六一”将至,儿童服装质量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日前,市民刘小姐在广州中山八路某童装市场为五岁的女儿买了几件衣服和裙子,回家后发现衣服的味道很重,甚至在洗后都久久未散,刘小姐怀疑这些童装可能含有毒物质。记者了解到,关于含毒童装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就在5月26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一项关于童装商品的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有42款童装为不合格商品,其中两款商品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相关部门提醒消费者,儿童服装以其花色品种多、变化快、面料色彩鲜艳、明亮而著称,选购童装时,既要考虑其款式、颜色,更应该考虑其健康安全和舒适性。

  童装查出致癌物

  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本次共抽取了72家生产企业生产的138款样品。经检验,有40款商品被判定为监督总体不合格,有2款商品被判定为部分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0.4%。本次抽检有2款商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标称商标为“快儿100”的童服和标称商标为“贝比派迪Baby Party”的小情侣合同套装均检出二氨基甲苯,分别为52mg/kg和38mg/kg,超过标准允许的限量值20mg/kg。

  据了解,有毒染料染色的童装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会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会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对身体的危害十分严重。甲醛则可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而染色牢度差的服装遇到水、汗渍或唾液时,颜料容易脱落褪色,颜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金属离子可能会被皮肤吸收,危害儿童健康。此外,本次儿童服装抽查中的纤维含量问题主要是产品实际含棉量远远小于标称值,严重标实不符,存在个别企业利用标识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可能性。

  针对儿童服装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关部门表示在依法严厉查处并公开曝光不合格产品企业的同时,将对全市的所有儿童服装生产企业进行清查摸底,建立质量档案。

  童装市场乱象丛生

  目前国内童装市场的规模已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童装消费需求量约为每年23亿件左右。然而,与庞大的市场需求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童装市场一直问题频出,童装品牌频上质监和工商部门“黑榜”。

  上监管部门“黑榜”的,不乏一些知名童装品牌。2014年1月初,12个知名童装品牌的样品被送往已被认证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品牌都检测到了有毒有害物质。其中,61%的样品检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塑料溶胶印花的样品中有94.3%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具有防水功能的儿童服饰及鞋类产品中全部都检测出全氟化合物;含有涤纶面料的36件儿童服饰样品中全部检测出了有害物质锑。

  “被抽查的童装质量问题是在正规市场抽查到的,可以想象,非正规童装市场的合格率更令人担忧。”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说,品牌童装的价格并不低,动辄几百元,甚至比成人的服装还贵。因此,质量低劣不是由于成本不堪负担造成的,而色牢度、PH值这些问题的解决技术和工艺也并不难,关键还是责任心。

  业内人士还透露,一些童装批发市场是童装安全隐患比较大的地方。据悉,批发市场里有品牌厂家,也有贸易商,有一些贸易商的产品往往是找工厂代工的,他们往往会存在侥幸心理,在某些流程的制作不太严谨,从而给童装安全带来隐患。

  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中山八路童装批发市场,一楼放在店门口单卖的服饰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标识的,甚至有些已经沾染了污渍,这让消费者很难辨识产品的面料及其他信息。也有一些童装虽然有标识,但却是英文、韩文等,很难让消费者知晓衣服的相关信息,以及是否达到国家对童装的有关标准。

  针对童装市场的乱象,广州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曾指出,究其原因,一是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质量意识不强,对国家有关产品标准不了解、不重视;二是多数企业不具备质量把关能力,又不愿意增加成本将原材料及产品送正规检验机构检测,导致产品质量无法控制;三是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购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面辅料,降低了产品质量。

  购买前看清产品标识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临近,各大商场纷纷亮出“打折促销”的招牌,这使得不少家长选择在这个时刻为孩子购置新衣。专家提醒,家长们不要过分关注童装的颜色和款式,而忽视了童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童装质量安全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数据显示,4%的家庭在使用童装时出现过伤害事件或危险,但只有47.5%的家长关注了童装产品中的化学物质安全性,26.3%关注了绳带的危害,24.2%关注了附件牢固性,大多数家长对童装安全知识知之甚少。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童装消费指引》提醒消费者,购买童装时,应查看产品标志是否齐全,内外标志内容是否一致,尤其是其产品安全类别。据了解,安全技术类别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纺织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最基本要求。

  根据各类指标的要求,产品安全类别分为三类:“A类”为婴幼儿用品;“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因此,选购时应特别留意标识是否有标明“婴幼儿用品”或“A类”字样。婴幼儿服装产品标识上还应注明“不可干洗”,因为干洗后的残留物可能影响婴幼儿健康。而婴幼儿内衣成品的商标、耐久性标签,均应缝制在衣服外表面。

  业内专家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购童装时,应该注意查看儿童服装的标签,不要选购无使用说明或使用说明信息不全的产品。据介绍,标签中应该将商标、中文厂名、厂址、商品名称、商品执行标准号、商品质量等级、安全技术类别、合格证、号型规格、纤维成分含量、洗涤方法、甲醛含量、染色牢度等信息都标注清楚,并且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注明“婴幼儿用品”字样。

  上述专家解释说,成分含量是指服装产品以何种纤维为原料加工而成。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天然纤维包括棉、麻、羊毛、兔毛、蚕丝等,其中棉纤维吸湿性强、透气性好、对皮肤刺激性小;化学纤维包括涤纶、腈纶、粘胶纤维、醋酯纤维、大豆纤维、莫代尔纤维等。

  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童装大多款式时尚、色彩鲜艳,吸引了不少家长选购。针对此种现象,业内专家建议,在选择贴身衣物的颜色时,一定要以淡色为主,对深色的衣服,要在充分洗涤后再给孩子穿着。对于婴幼儿来说,应选择纯棉服装,颜色以柔和的浅色为宜。一般颜色较浅的面料色牢度较好,不易褪色,也不易沾色。

  专家还特意提醒到,购买时一定要先闻闻童装上是否有刺激性浓重的气味,将服装靠近鼻腔,如闻有浓烈气味或怪味的童装,不要购买。新购买的童装拿回家后,不要迫不及待地给孩子穿上,最好先行洗涤,并进行足够的漂洗,以防止服装制作过程中残留的物质对孩子幼嫩的肌肤造成伤害。

  童装常见安全隐患有哪些?

  ■链接

  记者统计发现,在质监部门针对童装产品的历次抽查中,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指标超标,是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其中,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超标危害极大。

  甲醛含量超标

  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试剂,婴幼儿类服装产品(婴幼儿指年龄在24个月以内),其甲醛含量应低于(或等于)20mg/kg。此外,长期接触甲醛含量不合格的服饰,会引起慢性呼吸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等。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作用。

  ph值指标不合格

  服装产品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皮肤表面的酸碱度平衡,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而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的重要因素是产品原料本身太劣质。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致癌芳香胺染料为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一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染料,有些毒性甚至强过食品染料苏丹红。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潜伏期可以长达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