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 涌中龙船透底挖
5月9日下午,60多名冼村村民在沙浦村河涌起龙,两村村民站在龙舟两旁,用力抬摇龙舟,随着振奋人心的鼓声响起,他们大声呐喊,龙舟开始松动,终于浮出淤黑的水面。 实习生 赵宇 南都记者 高贵彬 摄
农历四月初八开始,鼓声、鞭炮声会划破广州古村的宁静。而河涌深处,那些沉睡一年的“老龙”将一一被唤醒。端午扒龙船有着数千年历史。从清代起,广州水乡各村就形成一套非常严格讲究的规矩和不厌其烦的仪式。像每年的端午节前夕这一俗称“起龙”(又叫“请龙”)的环节,同样有着不一般的讲究。在过去的一周,南都记者兵分多路,分赴番禺、白云、天河、海珠等地,试图揭开“起龙”这一习俗的神秘面纱。
在广州水乡有龙船的村落,端午节扒完龙船后,大部分的龙船是藏于河涌底的,藏龙象征“龙归故里”。岭南气候湿热,普通木制品容易发霉,南粤先民发明了独特的“藏龙”技巧:把龙船藏于涌底,用湿滑的河泥包裹船体。
海珠龙潭村有5条长龙埋在村中的河涌内,最老的坤甸制作于清朝,而最“后生”的一条亦有30多年的历史。一艘龙船之所能流传上百年,村民何叔说,如何“藏”如何“起”,是关键。何叔说,船坞是藏龙船的地方,村民在河涌里找到适合龙船大小的位置后,就会在河底打上木桩,顺着龙船的形状与高矮装上木架,支撑龙船,这样藏起来的龙船才不会变形。加上整条船被河泥所覆盖,见不到阳光,因此才能保存上百年。
“藏龙”因村而异。龙船一般用柚木或坤甸木制作,因这些木材的密度较大,在水中越浸泡越坚实。像珠村、龙潭村等这些有河涌的村落,端午过后,村民就会把龙舟藏在本村的河涌底下。有的村落的龙船用杉木制作,杉木轻薄且不易被腐蚀,因此并不需要将龙舟藏于泥土中保存。潭村、冼村就有“杉木龙”,端午过后,把龙船保存在河边的“龙棚”中即可,这样起龙时就更省时省力。
像杨箕村、天河村等村就没那么方便了。因受到村中的河涌遭填埋、河涌水质受到污染等影响,如今龙船无法藏于村里,村民只好把龙船寄存于番禺的龙船厂中,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才到龙舟厂起龙,然后等到推水采青之时才把龙船带回村中河涌或附近水域。
在传统民俗观念中,龙船就是一条真龙,所以端午期间的各项仪式就连叫法都有讲究:捞出要说“起龙”,“起”与“喜”同音;进水不能说成“下水”;不能“抬”,只能“揪”;活动结束后把龙船放回原处叫“藏龙”,而不能叫“埋”。而再具体到“起龙”这个环节,又有一番需要讲究的地方。
现场直击
沉睡14年 冼村龙舟被唤醒
“起鼓!”一声吆喝,锣鼓声响起,伴着雨水和阵阵夏雷声,冼村的60多位村民,在沙浦村的河涌里开挖河泥,站在河堤边指挥观望的冼叔说,“上次扒龙舟已经是14年前的事情了。”
据悉,旧时冼村一共有五条龙舟,十多年前村委将三条旧的坤甸龙舟送给了沙浦村和庙头村。直到四年前村民才重新集资定做了两条新的坤甸龙和一条杉木龙。因珠江新城内河道整治,布满大石块的河床已不适合藏龙,于是洗村便将坤甸龙寄放在以老表相称的沙浦村里。杉木龙则一直寄放在龙舟厂内。“定做完成后,村委却一直不同意起龙,坤甸龙就一直埋藏在此。”
5月9日这天上午,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冼村里收到起龙通知的村民早早聚集在一起,一辆大巴把他们送到了黄埔区的沙浦村中,等待起龙的最佳时机。5月9日这个起龙吉日,是熟悉水情的沙浦村长辈们,依据每天的观察,推断出来的。“下午1点过后,水会慢慢退去,要争取时间完成,因为下午三点多四点时水位又要回来了。”岑叔说道。
午饭时,冼村的长辈们不忘提醒起龙时的注意事项,“要注意河床里的杂物,小心玻璃等残渣……”环顾四周,前来起龙的60多人中,近2/3是年轻人,有参与的年轻人表示,“村里很久没有划龙舟了,趁着今天有空过来帮忙。”
饭桌上,少不了传统菜肴,冼叔说道,“一定要点‘萝卜干炒辣椒’,能起到驱寒的功效。”此外还为起龙的村民们准备了大壶的姜茶,“喝着姜茶起龙,暖身又驱寒。”
天公似乎不作美,起龙前雨下个不停,但冼村的长辈们表示,“今日风雨无阻,一定要起龙。”沙浦村的长辈们也信心十足地表示,“时间一到,水位自然会下降。”
随着一声令下,村民们正式启程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等待后,12点半过后,河道的水位开始下降,“可以开始起龙了。”此时河岸上开始敲锣打鼓,接近1点钟时,年轻人们陆续下水,在长辈的指引下找到了藏龙之处。
击鼓声中,大半身浸泡在河泥里的壮汉们,整齐地发出吼声,为彼此加油打气,河床内的泥巴在连日雨水冲击下变得泥泞不堪,“泥太烂了,一脚插下去,齐腰了。”起龙的人们不断地用铁锹将覆盖在龙船身上的泥土往两边铲,同时用砍下来的芭蕉树和木桩在河道里筑起了一道临时的围墙,耗时一个多小时,才隐约见到沉睡在河床上的龙舟。壮汉们似乎有些精疲力尽,有人更是意外负伤,被河床里的玻璃碴割伤脚底。热情不减,稍作休息后,壮汉们又继续开动了,拿着水瓢不断地往外舀泥浆。
当龙脊露脸时,经验老道的沙浦村长辈们拿出了提前备好的铁丝绳。年轻人一脸疑惑,长辈们却熟练地将铁丝绳扭成一个大圆,其中一端绑在一根木棍上,另一端则套在龙头处,两个年轻人在示意下站在龙舟两侧,用力地拉着木棍的两端,从龙头一路走到龙尾,“用铁丝绳为龙舟舒经活络,船底的泥土松动了,通过慢慢渗进船底的河水,让船慢慢升起。”岑叔说道。
这时,起龙的最后工作开始。将船身剩余的河泥铲出后,船慢慢升起。无奈河泥过于泥泞,几十个起龙的人齐心协力摇动船身,终于让龙舟慢慢脱离河泥,这时天空一阵雷声轰隆,长辈们也点燃了鞭炮。在鼓声和嘶吼声中,沉睡多年的冼村龙舟重见天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