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翠竹挑起百亿元产业 绿水青山让安吉收获"金山银山"
浙江在线记者/杨俊霞 吴振宇 编辑/胡芸4月23日发自湖州安吉
“安且吉兮”,安吉的名字由来,出自《诗经》,似乎蕴含着一种追求和谐与自然的价值理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在听取了村支书鲍新民等人的汇报之后,他第一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十年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终成为安吉发展理念的主线: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创“美丽乡村”建设、浙江最早发展“农家乐”的地区之一……
十年来,安吉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本。
一座矿山关掉百万净收
“总书记的话给了我们信心”
从余村到冷水洞矿山只有短短几分钟车程。矿区的青灰色山体还留有开采作业的痕迹,在晴空翠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空旷与沉寂。虽然废弃已久,但依然能看到昔日的生产规模。
曾在矿区从事运输工作的村民潘春林说,早些年附近常常能听到采矿的隆隆炮声,漫天灰尘让周围的竹林都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颜色。
上世纪90年代,余村是安吉县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为全县5家水泥厂供应生产原料。凭借“靠山吃山”每年带来的300多万元净利润,余村曾经一度成为安吉响当当的富裕村。
然而,随着石矿和水泥厂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富起来的余村渐渐尝到了苦头。不时出现的生产安全隐患,更是严重威胁着从业村民的人身安全。2003年,余村作出了由“石头经济”向“生态旅游经济”转型的重大决择。
余村村委会主任潘文革告诉记者,脱离“石头经济”后,村集体年收入一下缩水到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全村几乎半数村民失去了从事多年的工作。一心要走出一条发展新路的余村人,却一时间不知路在何方。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在得知当地坚决关停厂矿的举措后,鼓励他们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他说:“不要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因为这样的经济增长不是发展。”同时,他还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行循环经济既是必由之路,也是康庄大道。
“习总书记的话坚定了我们坚持生态发展的信心。”回忆起十年前的情景,潘文革感慨良多。他说,当初根本没有想到余村能有今天的面貌,更没有想到习总书记对他们说的这番话能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离开矿区的工作以后,潘春林和许多村民一样开始经营农家乐,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自己的旅游公司,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长年接待来自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地的游客。“现在不仅收入大大增加,而且生活幸福指数远比在矿山工作要高。”
去年,余村的旅游休闲经济已经到达了每年1000多万的产值规模,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经过十年坚持,创建“生态旅游村”成了全体村民的共识,发展生态旅游业经济的理念也融入了余村的每一个角落。
安吉县灵峰村一角一江清流耗费千万治理
“对母亲河有着特殊的情结”
小小的余村,可以说就是安吉县多年来发展探索的缩影。
上世纪80年代,安吉开始了"工业强县"之路,引进和发展了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一批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粗放式的发展虽然让安吉经济实现了短期的激增,却为此对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1998年,安吉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受到了"黄牌"警告。
此后,安吉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对全县74家水污染企业进行了强制治理,并一口气关闭了33家污染企业,而这一关就关掉了全县1/3税源。
痛定思痛的安吉最终选择了“生态立县”作为发展战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新常态中取得超常态发展,实现了“绿色崛起”。2006年,安吉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县”称号。
现如今,守护绿水青山已经不仅是安吉发展蓝图的一种设计,更成为民间力量的一份坚守。
2012年6月,安吉县梅溪镇出现了一支被称为“环保武工队”的人员,每天骑行在当地的西苕溪两岸进行巡查,查找沿岸企业偷排等污染行为,同时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和环保部门进行监督取缔。
队长沈利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武工队”的队员都曾是矿产企业的职工,主要负责当地运砂船的收费。采砂作业全面禁止后,他们志愿组织起了这支“西苕溪护水队”。据沈利群介绍,近三年来,护水队每人的骑行里程都超过12000公里,共计拍下了2000多张取证图片,先后有90多家企业在他们的监督中被查处。
2013年10月,安吉县环保公益协会正式成立,沈立群和他的“战友们”也成为了协会的首批会员。这个由律师、记者、教师、个体户、公司职员、退休人员等不同社会人士组成民间团体,很快成为安吉县颇具影响的环保“新势力”。
“我从小在西苕溪边长大,对于我们的母亲河有着特殊情结。”环保公益协会副会长舒国平说,协会成立以来,不断接到群众对环境污染行为的举报,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监督工作。为此他们还专门建立了“安吉环保”的贴吧,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加入环保志愿者的队伍。
现在,这一环保公益组织还将他们的工作延伸到了校园和社区,积极宣传环保理念,推动更多的人践行环保理念。
一根翠竹挑起百亿产业
“哪里有毛竹哪里就有安吉人”
在《卧虎藏龙》、《夜宴》等大片中,安吉的浩瀚竹海一次次在银幕上诠释了唯美的中国意境。坐拥优越生态环境的安吉县,以竹产业为代表的无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已成为经济支柱。拥有百万亩竹林的安吉竹业在2014年的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可谓“一根翠竹挑起百亿元产业”。
马发翔在安吉县孝丰镇经营着一家竹制品企业,这几天正在和原料供应商进行着密切的洽谈,确保一批销往越南的竹席能够按时交货。
记者看到,在马发翔的竹制品厂里工人异常地忙碌。“夏季很快就要到了,竹席销售也即将迎来旺季,现在各家企业里都开始加紧生产。”马发翔说,孝丰是安吉乃至全国竹产业的重镇,形成了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国内竹业界甚至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哪里有毛竹,哪里就有安吉人。”
目前安吉竹业从业人员约4.5万人,竹产业为农民平均增收7000多元,约占农民收入的60%。全县现有竹产品及配套企业245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就达到11家。安吉的竹地板产量已占全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
通过科技创新,安吉竹业还对一根竹子实现了从竹叶、竹竿、竹根甚至竹粉末的物理与化学的全竹高效利用。
创建于2000年的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最为知名的竹制品企业之一,作为国内专业从事竹地板、竹家具和竹装饰材料生产和研发的龙头企业,致力于行业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农林产品资源增值加工,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
企业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竹地板获得色彩、防火、防滑、吸音、抗菌和夜间发光等功能,能够极大地增加地板的附加值。通过新型工艺将竹材进行碾压等一系列加工后,还能把原本脆弱的竹子制成质地紧密的重组竹方材,能够像加工木材一样锯成所需规格,实现了竹材性能的全新变革。
现如今,不论是遍及全球的宜家卖场,还是安吉县的首个高校——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都能够发现富有现代技术“Made in安吉”的竹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