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将委托第三方评估专项资金支出绩效
如何评价财政重要专项资金是否花在节骨眼上并解决问题,绩效评估是重要一环。笔者从25日举行的省人大常委会财政重要专项资金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专题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绩效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就相关项目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据了解,评估内容包括有关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府逐步建立绩效问责制度。对此,与会专家建议,省人大应推动建立绩效管理报告制度,同时每年选一两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资金委托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估。
问题1:为什么要引入第三方?政府“自评”很难科学考量专项资金使用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颜海娜表示,目前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为被评估对象的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基层用款单位提交的自评报告以及他们所提供的相关佐证材料,甚至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所提交的自评报告也是源自于基层用款单位所提交的自评报告。
“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产生什么作用、取得什么效果、下一步的计划等方面的信息,公众在政府网也较难查阅。”颜海娜说。对此,不少与会专家表示,引入第三方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至关重要,以此通过评估促管理,促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项目的审批、拨款等阶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量。
“在绩效评估中,是十个部门选出一个优秀,还是十个部门选出十个优秀?”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定安表示,在结果运用方面或“最后一道关”时,如果发现不足就否定掉,体系设计得再科学也很难起到监督效果。因此还必须回归到决策实行的监督上,加强项目管理,比如编制部门将每个项目的指标是什么、下面怎么干、什么阶段完成等基础性框架搭起来后向社会公开,人大、职能部门、公众自然就会来监督。
问题2:如何对待第三方评估结果?第三方机构也应接受广泛监督
据了解,广东财政部门通过竞争性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并整体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目前已完成城乡义务教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30多项专项资金绩效评估,涉及省级财政资金近千亿元,评估报告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利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郑方辉指出,第三方评估具有非营利性、独立性、专业性等特征,主要体现在独立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公信力,专业性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民间组织保障评估过程的民主性。
但是,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鲍静也指出,让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中介组织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估并出具报告,是为了让公众觉得财政的钱是花得值的,花得有所指向的。然而,第三方评估结果的质量参差不齐,评估结果也可能存在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等问题,还应当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信用档案,探索形成相关监督机制。
对此,郑方辉建议,在构建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可建立四项一级指标,包括资金投入、过程管理、目标实现、社会满意等。另外,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教授马国贤表示,目前不能忽视的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信力还不是很高。毕竟,没有权威的机构这个事情是做不好的,所以要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问题3:绩效评估的结果怎么用?应取消或调整绩效低下的专项资金
颜海娜还认为,评估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与次年的资金拨付和项目退出与进入相挂钩,在多大程度上能作为安排民生事项预算支出的绩效依据,这取决于政治、政策、利益主体、项目本身的性质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因素。项目绩效只是影响资金预算分配的其中一个因素。
郑方辉指出,在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方面,应与部门预算相结合,使评估结果成为安排下年度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低下的专项资金,取消或调整支持方式;扩大评估结果的公开范围。将绩效评估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地区和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作为评估地区和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问题4:人大如何发挥监督作用?每年选一两个领域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估
张定安也表示,某些场合所提到的政府绩效评估和管理可能还是一种自我管理,没有形成对决策实行的有力监督。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实践证明是不可行的。所以应当由审计部门和人大来开展绩效评估,而且人大应推动政府建立绩效管理报告制度。
他还建议,人大应每年选定一两个重点领域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的评估和监督,并促使财政部门和这些承接专项资金的部门加强绩效管理。
人大如何监督政府用好“钱袋子”?马国贤认为,财政重要专项资金是纳税人的钱,使用的效果究竟体现在那里,有必要让公众知道。在这项工作中,人大应当对预算资金实行实质性的监督,包括对其用途、使用过程和绩效等的全方位、全口径监督。
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实习生 蓝皓玮 李聆嘉 谢燕 通讯员 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