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美丽文化节”在东莞举行

14.11.2014  09:33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如何变得更“”?昨日下午,由《东莞时报》主办、东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协办、美立方美容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美丽文化节”在东莞举行,北大教授孔庆东、张颐武,经济学家侯宁等坐而论道,为改善东莞城市形象把脉,并开出了发展“美丽经济”的药方。

  东莞是非常美丽的城市

  形象不应被“妖魔化

  美丽文化节以“”为题,而刚刚来东莞参观了一圈的孔庆东,对东莞的印象大为改观,“下坝酒吧街的民居非常有味道,城市建设也不错,是个非常美的城市。

  作为北大教授,孔庆东一直处在争议中,因此对于一座城市的声名问题,他特别有同感,“无论是媒体,还是市民,对于一个地方总是有单面的认识,而且容易被污名化,我去年在北大带了一个研究生,因为是青海人,竟然有人问他,是不是骑骆驼上学的?

  孔庆东认为,东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其城市形象应该用系统的眼光去看,不应该被“妖魔化”。

  要盘活中产阶级需求

  继续提升城市形象

  如何去改变城市形象,把东莞打造成美的城市?北大教授张颐武则认为,东莞的城市形象根植于30年来的改革开放,在城市形象被“污名化”之后,更要在文化建设上去改善,重点是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引领城市形象升级。东莞作为工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更要做到两个“盘活”,一个是盘活原有的制造业,一个是盘活中产阶级。

  现在不少城市纷纷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法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但是收效甚微,很难拉动经济,对城市形象改变也不大。张颐武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这些文化创意产业“不接地气”,没有和当地的制造业结合起来,东莞政府在这一块,应该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让制造业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对接后来产生效益。

  张颐武建议,政府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盘活现有的中产阶级文化需求,比如健康产业、美容产业,音乐剧,小剧场等。要特别注意的是,盘活中产阶级需求,首先,要结合互联网思维,从大局和趋势着眼;其次,要注意“消费者导向”,紧密结合需求,来发展产业,提升城市形象,有健康的东西吸引他们,这才能对城市形象改善有帮助。

  强化城市特色

  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对于东莞经济下一步的转型之路,侯宁提出了建议:一是继续巩固传统制造行业,重点建立科技研发区,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并提升原创性;二是发展“美丽经济”,包括形象之美、环境之美和文化之美。

  侯宁认为,外来务工的群体为东莞带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应该基于这种特色去发展“美丽经济”。建立在现有基础上,东莞应该更加强化环境之美的特点,以此吸引更多高级人才在此扎根。文化建设更是不容忽视,东莞应该把自己的美丽文化和传统文化通过自媒体对外传播。

  “发展‘美丽经济’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侯宁说,转型的效应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呈现,但时间一定会给出理想的答卷。